《敖特爾》為中篇小說集,共收入《敖特爾》《十三渡》《遙寄上天》《游牧征塵》四個中篇,蒙文原稿均曾在雜志上發表,翻譯成漢語出版,用文學的手法打開了廣大讀者了解內蒙草原生活風情的窗口。例如《敖特爾》一文,便通過男孩烏日圖納森的經歷,講訴了敖特爾這種牧民逐水草流動放牧的獨特方式。牧戶中的老幼、輕體力成員和一些老弱牲畜留守一處營盤,年輕體壯的成員連同其余的牲畜,根據草場、水源的情況隨時遷徙,其間需要克服生活艱苦、馬匪侵犯等種種困難,體現了草原獨特生活環境對人的影響,等等。
《雁歸時節》為中篇小說集,共收入《孤島笛聲》《候鳥》《平河驚濤》《神樹之子》《雁歸時節》五個中篇,《孤島笛聲》使用了現代派的創作手法,跟隨主人公的心流,去尋找存在的意義;《候鳥》塑造了一個異鄉人喇喇在草原的成長故事;《平河驚濤》里,制作蒙古包手藝人嘎如迪老人對傳統的執著堅守,唱響了草原兒女的生命之歌;《雁歸時節》里在羊群里長大的拉斯噶離開家鄉成為了一名礦工,雖然收入比在家鄉高多了,但草原、故鄉、親人一直讓他割舍不下,終于回歸故里……五篇文章,各有特色,展現了內蒙
小說以原駝峰和臺吉老人的視角,以1970年代初從駱駝出生到生命終結的二十多年為時間線,講訴了草原牧民為保護草原動物、生態環境,逐步覺醒,積極開展防風治沙活動的故事。小說為復調結構,人和駱駝,相互關照,人性和動物性互助共生,用牧民與駱駝的緊密聯系,展現出人與自然、與萬物和諧共處的價值觀,描寫真實感人。
以女主人公華蘭蕊的幾段感情為線索,描寫其在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及成熟強大的過程。由此反映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社會經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華蘭蕊,高考落榜城鎮打工,懷上初戀魚江河的孩子,遵從父母的媒妁之言嫁給了農民夏尚秦。后夏尚秦因打人致死入獄,華蘭蕊與同村青年龍娃相好。后因救治自己父親的胃病,與國營企業章廠長走在一起,至此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華蘭蕊依托章廠長的關系經營大酒店直至進軍房地產,成為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小說從20世紀80年代一直寫
一個譽滿全球的心理學大師,回憶起一生中遺憾不能治愈的兩個病例,一個是當初年輕貌美的妻子,一個是少年時代的摯友……
余伯庸在賭桌上輸掉球隊的比賽經費時,小北在街頭乞討,居無定所。
小北以替補隊員身份上場踢進決勝球時,余伯庸被球隊開除不知所蹤。
余伯庸投機取巧大發國難財時,小北及球員們放下足球奔赴前線殺敵。
侵略者輸球后怒將槍口對準小北及球員們時,余伯庸……他這次選擇攪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
本書塑造了腳踏實地的青年張國平、一心為了村子發展的村支書張建設、兢兢業業干實事的工程隊長沈玉林、堅持財務職業操守的宋蘭等人物形象,描繪了一幅九十年代鄉村改革的全景圖。
《石榴樹上結櫻桃》是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涉足當代農村題材的作品。小說語言如雜花生樹、生動幽默,各色人物性格鮮明,被譽為中國鄉村社會寓言。李洱說:我不認為它僅僅是一部描述鄉村生活的小說。如果我們承認,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公共空間之內,那么這些故事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榮獲首屆華語圖書傳媒大獎,根據本作品改編的同名電影入圍第34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德文版《石榴樹上結櫻桃》送給中國國家領導人,并點名與李洱對談。
人民文學出版社自1977年起,即每年編選和出版年度短篇小說選和中篇小說選,兩種年選曾經深得讀者的喜愛,在文學界和讀者中具有廣泛影響。1994年后,這項工作一度中斷。21世紀肇始,我們決定恢復中、短篇小說年選的編選和出版工作,向讀者集中推薦優秀的中、短篇小說。
《2023中篇小說》從國內文學刊物發表的中篇小說中精心挑選11篇作品,囊括備受讀者喜愛的文壇常青樹梁曉聲、楊少衡,實力派作家邵麗、魯敏、葛亮、房偉、韓松落,中生代作家陳思安、薛超偉、三三、鄭在歡等。這11部中篇小說,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