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是中國市政觀念和市政理論的發展時期,也是各大城市市政革興運動走向更大規模之時。市政思想的勃興,背后是強烈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思潮的促動,市政界人士進行各種市政設計,是為 “民族國家建構”這一大的歷史目的而服務的,市政建設因而與“國家建構”發生著深刻聯系,市政思想也具有了濃厚的“政治性”。本書不是民國市政思想的綜述,而是專就“民族主義視野下的市政思想”這一問題進行分析,主要從市政意識的發端、城市自治與統制、專家與官僚、城市生活的世俗化與政治化、城市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等幾個層面的內
中國歷史上的傳奇時代,盛世繁華的背后,始終隱藏著危機與應對。本書將通過拆解一個個真實的大唐謎案,帶領讀者進入真實的唐朝。讓我們一起深挖真相,走進歷史現場…… 本書特色:傳統的唐代法制史的研究多集中于晦澀的法律條文的解釋,從具體歷史背景抽絲剝繭分析大唐真實案例的圖書尚不多見。本書以案說法,以故事說理,從禮、制、法三方面相融合的角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一章 李白之死 第二章 李白之罪 第三章 李白之妻 第四章 褚遂良的房子 第五章 杜甫死因 第六章 殺父之仇改怎么判 第七章 唐代的交通肇事案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社會結構和知識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在這段時期內,隨著西醫藥等外來知識的不斷傳入,傳統本草之學從內容到形式都開始向現代中藥學轉變。一方面面對西方科學的到來,中醫藥界的精英人士需要對原有的知識、信條進行改進、再解讀以求應對新形勢;另一方面,除了改造舊知識,中藥改良還是一個吸收改造新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中醫界、西醫界、中藥生產者等各群體在對中藥進行改良時選擇了不同路徑、引入了不同知識手段,反映出不同的現實出發點與利益取向。通過不同群體的努力,中國舊有的本草學知識系統以及藥物觀念
以清代乾嘉學術較為忽視義理學的探索,是長期以來在學界頗有影響的一種觀點。事實上,回溯20世紀上半葉的學術史,若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胡適、侯外廬、錢穆等,皆曾對此問題有所探討。給予清儒義理學以嚴厲的負面評價的看法,主要來自20世紀后半葉港臺地區的新儒學學者,迄今仍有一定影響。故有關“清代新義理學”的學術爭議,與百年學術“新舊之爭”乃至古典傳統的“漢宋之爭”的文化背景密切關聯。本書之旨在闡明者,為清儒或參以《周易》象數,或通過《周易》文本新詮,在義理學上所進行的孜孜探索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時代號召,是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指導,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研究闡釋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切實擔負起研究闡釋的職責使命,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引領作用,認真組織歷史學、民族學、國際關系學等領域專家學者從歷史與現實維度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進行研究闡釋,在《人民日報》《文學遺產》《
本書是一本文史方面的學術論文集,作者們從各自熟悉、擅長的研究領域, 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闡述, 并整理了相關古籍和文獻, 對讀者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見解深刻, 立足江南文化和傳統中國文化,具有較高學術價值,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古代史不可或缺的學術著作。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五個主題:江南社會與文化、經典新詮、讀史札記、史料輯存和會議綜述。作者們依靠翔實的史料和嚴謹的論證,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史研究的深化和發展。
西漢與康乾是對現代中國影響很深的兩個時期,作者以這段歷史發育、壯大和衰落的過程為主線,全景描繪了社會上升時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產富足、開疆拓土的盛大氣象以及潛在的種種危機。書中既有對人性、歷史事件的剖析,也側重于從人口、經濟、環境的角度闡釋歷史,探究歷史深層次的運行機制。
本書以西周政治史為研究對象,以西周十二王作為歷史敘事的時間軸線,著力揭示西周國家興衰隆替、多元一體的演進軌跡和發展規律。立足學術前沿,充分利用新出甲骨文、金文、戰國竹簡和考古資料,系統敘及相關歷史線索和主要史實,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注重探討相關學術爭議,諸如對先周殷周關系、武王伐紂、周公東征、三公體制、昭王南征、厲王專利、共和行政、平王東遷等重大歷史問題都有深度解析,宏觀與微觀相融,歷史與邏輯互證,探賾索隱,推陳致新,有助于加深對西周文明歷史的理解和認知。
《吃透中國史·秦漢》是我是不白吃漫畫大歷史系列第5部,用輕松有趣的漫畫,系統講解歷史發展脈絡,經過嚴格把關的扎實史實,同時它的四色漫畫風格,以及極具辨識度的人物形象,會讓每個看這本書的人都能走進中國史,快速掌握好玩又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