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沒有采用國內美術史論領域研究近現代美術思潮、風格與流派的慣常方式,而是另辟蹊徑,聚焦中國近代美術材料、制度及精神的轉變過程,探討辨析近代中國美術轉型中的歷史細節與深層原因。作者力圖通過對原始材料的爬梳、甄別和闡釋,嘗試回到歷史原境,從“器”(材料)、“用”(制度)、“道”(精神)三個層面,開展精細化的歷史探查,澄清材料、制度及精神在事實上的彼此牽制與砥礪互動的關系,打破了近代美術史書寫的路徑依賴,建構起了一種全新視域下的近現代美術研究范式。 全書分為三篇,每篇又分為若干章節。第一部分“材料
全書共分四輯250千字,從不同角度展現了黃賓虹的藝術道路和對書畫藝術的見解主張。第一輯“賓虹自述”收錄了作者晚年所作的自述文章,生動扼要地呈現了其曲折精彩的藝術道路。第二輯“藝海縱談”圍繞藝術創作呈現了黃賓虹對書畫藝術的基本態度和觀點。第三輯“畫學指要”側重書畫要領和技法角度,為書畫愛好者指明了方向和門徑。第四輯“畫史探微”主要收錄了《中國畫史馨香錄》和《古畫微》兩部介紹畫史派別源流的著作,詳細梳理了中國古代繪畫的歷史脈絡以及不同繪畫流派藝術家的風格特點。
全書共六輯約300千字,收錄了潘天壽關于書畫藝術的代表性作品。第一輯“聽天閣畫談隨筆”歷數自舊石器時代、唐宋到新中國時期我國的著名畫派、畫家、畫風,厘清傳統繪畫脈絡,再分“用筆”“用墨”“布置”等篇章,條分縷析講解具體的繪畫方式,是潘天壽藝術創作的經驗之談。第二輯“名家品論”就中國藝術史上幾位著名畫家的藝術風格和作品作了獨到深入的解讀與點評。第三輯“畫學講義”重點介紹了書畫學習、創作和收藏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第四輯“治印談叢”為潘天壽關于篆刻的代表性文章,系統講述了篆刻的源流、派別、分
黑白線描插畫是一種簡單易學、容易入門的繪畫方式,具有清秀、雋美、含蓄、夸張等特點,其畫面多富有韻律感和裝飾美。本書通過理論+實例的方式,將黑白線描插畫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展現給廣大讀者,讓零基礎的小白能夠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逐步掌握繪畫技巧及創作方法,最終可以進行獨立創作。 本書共9章,第1章分享了筆者常用且好用的繪畫工具及黑白線描插畫入門方法;第2章詳細講述了黑白線描插畫涉及的理論知識,包括構圖、點線面、黑白灰、構成方式及元素的積累和運用;第3~8章選取了6種繪畫題材的25個精選案例,通
守望者·形視系列:凝視圖形,思辨藝術
勒內·弗朗索瓦·吉蘭·馬格利特是比利時著名超現實主義畫家,畫風帶有明顯的符號語言。他的作品真實地表現日常場景,不作變形歪曲,但事件與細節的意外組合,產生奇特怪誕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來一瞬間,在不清醒狀態下所產生的錯幻視覺,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現實主義繪畫中獨具
本書以中國畫的基礎概念為基底,以中國畫當代藝術的未來發展為得向,對中國畫的造型以及西方寫實主義影響下的中國畫發展進行了論述。不僅對中國畫的基礎知識、發展歷程、藝術特征、審美功能等基礎知識進行了介紹,還分析了中國畫傳統造型和造型手段。結合西方寫實主義的理論,介紹了中國畫的兩位藝術名家,并進行了藝術論析與介紹。
剖析書法思維的六大維度,提升孩子的性格優勢
本書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審視中國書法藝術,不僅系統、詳盡地敘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演進和發展的歷史,也闡述了中國書法藝術形式與內涵以及書法藝術的審美,同時結合大量的中國書法藝術作品名篇加以分析。
本書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素描基礎知識,包括作畫工具、表現技法、構圖等內容;第二部分為靜物單體的表現要點、作畫步驟及圖例;第三部分為靜物組合的表現要點、作畫步驟及圖例。本書適合參加美術高考的學生及美術愛好者在基礎訓練階段使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