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與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需要外界支持的情況,一個人不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所有的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敢于去爭取,敢的人也未必會。這跟一個人的的心態和性格有關,也跟一個人是否具備爭取的技巧與方法有關。在資源有限、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正確看待爭取、善用爭取的技巧與反法,是提升個人幸福度、實現個人抱負的重要能力。作者在《學會爭取》一書中,針對不敢爭、不會爭的情況,闡明了爭取能力的重要性,就爭取能力的基石——“信任”的問題進行了深入闡釋,并提煉了3個底層抓手以方便讀者把
深圳文化發展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實現自己、超越自己的過程,也是中國當代文化自信自覺自強的有力例證。正是基于文化是流動的理念,深圳才有了文化自信,并因此敢于走出一條與別人不同的發展道路。文化立市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是深圳文化自覺的重要標志,支撐這一戰略的是兩根支柱:市民的文化權利與國家的文化主權。深圳實現文化自強的關鍵是為這個城市植入優秀的文化基因,形成強健的文化品格,這就是創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的文化。深圳對文化自信、自覺、自強的不懈探索,代表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意志和學習精神
金旗獎由中國公共關系網主辦,始創于2010年。薈萃全球公關案例,引領行業創新發展。金旗獎面向來自全球的品牌主、公關、廣告、營銷及數字機構,征集年度成功運作的公共關系事件,經過嚴格遴選,推出一批引領全球公共關系發展趨勢、彰顯公共關系在社會政治、商業生活中獨特價值的經典案例。本書將收編在金旗獎評選中獲獎的優秀案例,涉及企業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品牌管理、公關活動、全球化傳播等十幾個大類,涵蓋汽車、互聯網、金融、快消、家電、化工等十多個行業領域。
文化心理學是通過文化來考察和研究人的心理行為的一門心理學分支。心理學研究者已經開始重視文化的存在和文化的問題,并開始重視關于文化心理和文化心理學的研究。文化心理學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文化環境、文化歷史、文化傳統、文化活動、文化指向、文化內涵,等等之中,揭示、探索、研究和闡釋人的心理行為。文化心理學研究中的文化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涉及到心理學的對象,即怎樣對待人的心理行為的文化內涵的問題;二是涉及到心理學的學科,即怎樣對待獨立科學分支的文化特性的問題。這兩個方面常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
《智能治理與公眾認同:城市大腦的社會合法性研究》從我國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大腦開展的智能治理實踐出發,通過對公眾認同形成過程的探究,揭示了個人素質、技術嵌入與政府聲譽建構行動影響公眾主觀感知,進而推動城市大腦社會合法性形成的路徑,回答了一系列具有現實緊迫性的公共管理問題: 在智能治理日益風行的今天,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公眾個體對于智能治理社會合法性的判斷? 在政府試圖構建智能治理社會合法性的努力中,又有哪些行動更容易取得預想效果?通過整合社會接受與社會許可的相關概念,提出了城市大腦社會合法性的解釋框架,
本書介紹了北京大學趙鵬軍教授團隊研發的博雅智城?CitySPS平臺。該平臺聚焦城市系統的精確計量、精準預測和精細模擬,綜合運用地理學、城鄉規劃學、交通工程學、經濟學、系統科學等基礎理論,量化解析城市運行規律,構建城市全系統計量模型,具有支撐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等多樣治理需求的綜合技術能力。該平臺開發是對城市理論的完善、城市模擬技術的創新、城市決策科學化和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手段的提升,也是研發我國自主產權的智慧城市軟件的重大突破。
本書通過對“市民社會”這一在馬克思唯物史觀生成前的著作中,屢屢出現的一個專有概念的尋根探源,概述了從青年馬克思的政治理想,到對他產生深刻影響的費爾巴哈與黑格爾思想的批判,再到唯物史觀的正式確立這一發展過程,強調了基于市民社會概念的唯物史觀,對馬克思尋求人的解放的政治目標的實現的重大意義。本書還從不同的視角挖掘唯物史觀的生存論意義,以期還原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形成,是建立在多學科支撐的基礎上的,并具有多學科視野中內含的價值維度。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成功經驗,既為謀求
本書分為三篇24章,第1章概述,第2章測量和科學探索,第3章準則關聯的效度,第4章建構驗證,第5章信度,第6章社會行為研究中的幾種測量方法,第7章科學與科學探究,第8章定義與變量,第9章理論、問題與假設,第10章研究設計:基本原則與概念,第11章研究中的人為和陷阱,第12章實驗設計,第13章準實驗設計,第14章非實驗設計,第15章抽樣引論,第16章計算機和計算機程序集,第17章簡單回歸分析,第18章多元回歸分析,第19章分類自變量,第20章多個分類自變量:因子設計,第21章周性-處理-
本書是北京市社會心理服務促進中心“北京社會心態研究”課題組在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和市民政局相關領導的指導下組織編寫的第十部“北京市社會心態藍皮書”。本書主要包括三部分:總報告、社會心態調查篇和社會心理服務篇。首先,總報告系統地闡明了 社會心態的內涵與結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內涵、2022-2023年北京市居民社會心態現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現狀以及社會心理服務促進居民社會心態的途徑。其次,社會心態調查篇分析了北京市居民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國家自豪感、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健康等的
談判每天都在發生,但要談出好結果并不容易。人們處在兩難之中時,通常有溫和與強硬兩種談判方法。溫和者總是避免雙方沖突,為了達成共識,不斷妥協讓步,結果是被對方占盡便宜。強硬者則認為談判是一場意志的較量,誰能強硬到底,誰就能贏。結果是硬碰硬,兩敗俱傷。哈佛大學談判項目為解決這種談判的兩難選擇,研發出第三種談判法突破型談判術,也叫原則談判方法,被廣泛用于國際政商界的談判場合,屢立奇功。這種方式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尋求解決方案,強調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