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火箭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寬域多模態燃燒組織技術展開討論。首先介紹了火箭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的典型方案、工作特性和關鍵技術;然后對比了火箭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在多種燃燒模式下的熱力學過程,闡述了火箭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在引射模態和沖壓模態的摻混過程和混合增強方法;最后對火箭沖壓組合循環發動機在引射模態和沖壓模態的燃燒組織過程進行了詳細分析。
本書以項目為載體介紹了通過數值仿真實驗研究飛行力學相關問題的方法, 內容涉及: 鉛垂面內的無控彈道計算和無控彈道散布研究 ; 鉛垂面內彈道設計與成形控制 ; 六自由度無控彈道解算及散布分析 ; 攻角、側滑角、速度傾斜角導數的計算 ; 垂直發射導彈方案彈道仿真 ; 英美坐標體系下六自由度無控彈道建模與解算 ; 追蹤法、平行接近法、比例導引法和三點法導引彈道 ; 導彈縱向動態特性分析 ; 面對稱飛行器側向動態特性分析 ; 質心移動對飛行器飛行穩定性和操縱性的影響 ; 補償導彈阻尼不足的方法
本書順應新工科的時代要求,圍繞航空航天結構一體化概率分析及優化設計工程背景,結合智能設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著重介紹多學科多目標動態可靠性與靈敏度分析的先進代理模型理論與方法,以及基于不同目標的可靠性優化設計,主要內容包括航空航天復雜結構可靠性設計研究背景和研究現狀、基于加權代理模型法的復雜結構動態概率分析方法、基于混合代理模型法的復雜結構動態概率分析方法、基于移動代理模型法的復雜結構動態概率分析方法、基于分解協調代理模型法的復雜結構動態協同概率分析方法、基于智能建模的復雜結構嵌套目標概率分析
進入太空時代以來,空間科學蓬勃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提升了國家的綜合實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整體向上。本書面向 2035年,探討國際空間科學前沿發展趨勢和我國空間科學未來發展策略,深入闡述空間科學及其各分支學科的科學意義與戰略價值、發展規律與研究特點,系統分析空間科學的發展現狀與態勢,凝練空間科學的發展思路與發展方向,并提出我國空間科學的優先發展領域和政策建議。
我國高度重視民航業的發展,并將民航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同時對民航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迫切的民航教材需求,《民用航空概論》融入了**實踐經驗和專業研究成果,引進素質教育理念,通俗易懂、由淺入深地闡述了民用航空的定義與概況、飛機的構造與系統、飛機的基本飛行原理、民航飛機的飛行性能與安全特性、機場、空中交通管理、航空運輸企業及其運營管理、民航系統的運行等知識,力求為民航專業學生及民航從業人員提供一個能夠提升專業能力和培養民航專業素質的知
本書以現代大型民用飛機湍流摩擦減阻為應用背景,總結了浙江大學課題組在中歐航空科技專項技術合作項目“基于湍流邊界層流動控制的減阻技術(DRAGY)”的部分工作,同時也匯聚了作者十多年在綠色航空領域的技術積累。從數值計算和物理實驗兩個方面重點介紹了微吹氣、溝槽、合成射流三種流動控制手段的基本概念、設計方法、流動機理以及控制規律等內容,探索真正可用于民用飛機摩擦減阻的有效途徑。
本書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FAA、EASA 與CAAC的AEG 評審體系,包括組織體系、管理體系、評審體系等;第二部分針對CAAC AEG 運行符合性評審中的典型評審項目,如駕駛員資格規范、維修人員資格規范、主**設備清單、計劃維修要求、運行和持續適航文件、駕駛艙觀察員座椅、飛行機組機上休息設施、電子飛行包、應急撤離演示等,具體分析、闡述相應評審項目的內容和要求;第三部分介紹AEG 評審符合性驗證方法、流程以及AEG 驗證計劃的制定方法。
本書根據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和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制,內容始終圍繞培養航空機務維修人員崗位所需技能和行業素質要求展開,依據航空機務維修生產設計多項具有符合實際情況的開發了多項典型的飛機金屬結構修理實訓任務。本書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飛機金屬結構修理基礎、飛機蒙皮損傷修理和飛機金屬結構損傷修理三個部分進行歸納。講述了結構修理需要滿足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本書還介紹了飛機金屬結構修理常用工藝以及飛機基本結構類型切割修理方法。在飛機金屬結構修理實訓項目任務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6
航空發動機結冰是威脅發動機安全運行以及飛機安全飛行的重要因素,國軍標和適航規章均對航空發動機結冰的相關問題做出了明確要求。航空發動機結冰涉及的物理現象眾多、結冰部件復雜,理論研究和試驗研究開展的難度較大。本書聚焦航空發動機結冰研究的**進展,力求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闡述過冷水結冰的數值計算方法、靜止部件的三維結冰模擬、旋轉帽罩的數值模擬與冰風洞試驗、冰風洞結冰相似準則、冰晶結冰的**研究、民航飛機發動機結冰的適航審定等內容。
本書對預冷類吸氣式組合推進系統熱力循環的發展演變歷程、部件技術、循環構型優化方法進行了介紹。預冷概念的提出為發展熱力循環深度融合、部件完全共用的全域發動機開辟了新的實現途徑,借助這一新的設計自由度,人們構造了一系列新的組合發動機方案,形成了一個循環類別豐富多樣、構型復雜多變的預冷發動機大家族,本書對其進行了系統性的介紹,有助于增強讀者對此類發動機的認識。《BR》本書共11章,第1章介紹了預冷概念誕生的背景;第2~4章回顧了不同類別預冷循環的發展歷程;第5、6章對基于統一模型的預冷發動機熱力循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