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使用文獻研究法討論了一個數理邏輯問題:弗協調集合論是否優于經典集合論。書稿從張清宇先生的弗協調命題邏輯出發構造一階謂詞系統和集合論系統,并構造模型證明其非平凡性,結果證明現有的弗協調集合論不優于經典集合論。本書同時還用模型證明了弗協調集合論的非平凡性,在一定意義上拓展了其應用領域,實現了洛韋和塔拉法德的猜想,將廣義代數值模型推廣到弗協調集合論,書稿也對集合論模型的構造技術作了一次較為充分的梳理,為其它集合論模型的研究提供參考。
本書首先探討了邏輯的觀念,并通過回顧中西方推理研究的重要問題和內容,提出了研究所秉持的邏輯觀念和方法,即以邏輯與文化關系為紐帶,深刻認識并高度認同關于邏輯具有共通性和特殊性的思想,堅持文化邏輯觀,精準運用“歷史分析與文化詮釋”的方法。其次,提出并初步構建了比較邏輯學的理論框架,創新性地提出比較邏輯學描述、評價、匯通“三層次”理論設想,并按照這一設想展開中西方必然推理比較研究。最后,提出開展中國古代科學邏輯思想研究的新命題,拓寬了中國邏輯史研究領域;提出中國邏輯必然推理是一種有別于西方數
"王路教授是我國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也是亞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研究專家。他提出邏輯就是“必然地得出”,相關認識推進了國內現代邏輯觀念的傳播,影響了幾代人;他提出應該在系詞的意義上理解being,并且把這樣的理解貫徹始終,他的觀點顛覆了傳統認識,被稱為一“是”到底論,引起國內西方哲學界持久的熱烈討論;他提出句子圖式,為哲學討論提供了一種理論工具,展示了一種解釋和討論哲學問題的方式;他提出“哲學是關于認識本身的認識”以及“加字哲學”等一系列新的認識,引起學界的熱烈反響和討論,在國內學界產生重
簡單風趣的大師邏輯課來了!本書邀請波普爾、休謨、孔德、古爾德、羅素、培根、亞里士多德等16位邏輯學大師走進課堂,在與學生的暢談中,討論與現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16個邏輯學話題——現實的思考、概念、概括、過度概括、隱含意義、謬誤、錯誤類比、片面性思考錯誤、集體思維、推理關系與模態邏輯、回避問題、同一律和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統一場理論、人際溝通中的邏輯語原則、詐騙等。全書精心繪制輕松幽默的漫畫與圖示,在趣味閱讀中讀懂社會運行的邏輯學原理,在邏輯學的世界中暢游,在理性思考中讓人生更智慧。
本書首次全面介紹了主動推理架構,涵蓋理論基礎和實踐應用。作為理解行為與大腦的“第一原則”方法,主動推理架構以最小化自由能為綱。本書強調了自由能原理對理解大腦運行方式的重大意義,介紹了主動推理架構的相關概念和形式體系,并將其置于當前認知科學理論的語境之中,而后以具體實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基于主動推理的計算模型來解釋知覺、注意、記憶和計劃等認知現象。
本書主要圍繞圖像的現象性問題,依據可見者與不可見者的關系視角,對法國新現象學的兩位核心人物亨利和馬里翁的圖像理論進行深度闡釋和反思,并一般性地考察圖像的可能性模式。著作包含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論)主要一般性地討論亨利、馬里翁與圖像現象學的問題;第二部分(第1-2章)主要討論圖像化時代的可見性邏輯及其對自我、他者和世界的消極效應。這種邏輯恰恰是亨利和馬里翁激烈批判并試圖超越的圖像邏輯。第三部分(第3-4章)主要討論和反思亨利的圖像模式,這種模式實現了圖像從作為可見者的世界轉向作為不可見者的生命。
模態邏輯是現代邏輯研究的重要領域,多模態邏輯則是模態邏輯研究的前沿領域。多模態邏輯是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模態算子的模態邏輯系統,且算子之間不可規約,它是模態邏輯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以模態交互作用公理為視角,構建了多模態邏輯一般系統,為形式化研究各種類型的模態提供了一般的邏輯框架;證明了多模態邏輯一般系統的完全性、對應性、可判定性等元邏輯問題的一般性結論;揭示了多模態邏輯的哲學背景及其解題功能,論述了多模態邏輯在哲學中的應用價值。
認知現象學以認知經驗為研究對象,是當代西方心靈哲學的熱點問題。本書為認知哲學文庫叢書中的一本,圍繞著認知現象學的背景、內涵、核心問題、不可還原論證、可能路徑,以及認知現象學帶來的啟示及其拓展等論題展開。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追溯了認知現象學的生成脈絡,并以此為理論基礎,對認知現象學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問題進行闡釋和分析,強調了其對于擴展現象意識研究邊界的重要性。同時批判地分析了認知現象學的不可還原論證,并試圖從三個層面來嘗試建構不可還原論的認知現象學的可能路徑;對認知現象學展開了延展性探索,
提升科學推理能力的主要途徑在于改進思維方法,作為“科學邏輯”叢書之一,本書從科學推理的實用角度來編寫,不僅詳細介紹了科學思維的邏輯原理,而且結合豐富的科學案例來闡明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論述科學的推理方法,從而啟發科學思維并提升讀者的科學推理技能。科學推理的邏輯重點是歸納邏輯。本書共分為九章,內容包括科學概論、歸納推理、類比推理、統計推理、因果分析、因果推理、因果探究、實踐推理、科學假說,附錄附有科學推理測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的特點。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
本書圍繞“邏輯全能”與“邏輯無能”之間必要的張力的把握,對當前認知邏輯研究中的根本問題、問題的癥結與合理研究指向做出了系統性與深刻性的分析。作者基于上述“問題癥結”的認識,認為邏輯全能問題是認知封閉原則在形式系統中的體現,對邏輯全能問題的回答可以視為對認知封閉原則的解答。本書的基調是拒斥邏輯全能問題,實則是不接受認知封閉原則。在這個基調之下,本書從兩個層面來分析邏輯全能問題:(1)、技術層面。在避免邏輯全能問題的諸多方案中,絕大多數的學者都是在考慮如何不邏輯全能的問題,但有一個問題常常被忽視,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