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闡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內涵和路徑出發,全面分析了已有相關研究及我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政策,并以區域、城市、產業園區、行業等為案例開展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效果評估。本書認為,應從環境、經濟、社會、國際四個維度理解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我國減污降碳具有較大協同增效潛力,需進一步完善政策,切實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
中國目前缺乏一個系統和全面的環境政策評估框架,以幫助決策者更好地通過政策評估進行“政策學習”,而這正是本書旨在填補的空白領域。通過回顧國內外政策評估框架相關文獻,本書認為悉尼大學教授麥康奈爾(McConnell)提出的政策評估框架具有在中國情境下應用的潛力。麥康奈爾框架是一個系統和全面的框架,跨越計劃、執行和政治三個領域。在清晰定義政策成功和政策失敗的基礎上,麥康奈爾教授進一步提出了一套衡量政策成功或失敗程度的指標體系。 然而,這個框架和相關指標體系沒有經過測試,其對中國的環境政策的適
本書以新時代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為研究主線,針對新時代環境財政中存在的稅費改革等環境財政收入問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環境支出責任界定模糊等問題進行了研究,通過理論制度建構價值定位,旨在探索新時代環境財政的法治化路徑。本書稿是國內首套結合新時代背景檢視并重構中國生態文明法律制度體系的系列叢書之一。作者長期從事經濟發展與公共經濟政策、稅務理論與政策領域的研究和教學,此書出版為新時代生態文明法律制度體系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本書從闡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內涵、意義及著力點出發,全面分析了已有相關研究及我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政策,并以典型城市、工業園區、交通部門、無水印刷行業等為案例開展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效果評估。本書認為,應從環境、經濟、社會、國際四個維度理解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我國減污降碳具有較大協同增效潛力,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切實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
本書是作者在環境經濟與管理多學科交叉研究與教學基礎上完成的。針對生態環境數據量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特點,本書提出數據驅動的環境政策評估方法體系。該套方法體系綜合運用比較研究、扎根理論、機器學習、社會網絡分析和準實驗設計等方法,對典型環境政策效果進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估。本書以大氣污染防控政策為例,介紹該套方法體系在政策發展現狀分析、特征識別、環境質量改善效果評估、環境—健康—經濟綜合效益分析及區域間協同效益分析方面的應用,并根據評估結果提出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政策在產業轉移、能源優化、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