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各地區、各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也不例外。人才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和自主知識體系的第一資源。本書界定了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高地的基本概念,梳理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現狀,構建了涵蓋人才高地吸引力、人才高地管理力和人才高地影響力的評價框架,基于多源異構數據分維度呈現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高地建設情況。在此基礎上,本書總結提煉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高地建設的成功經驗、存在的典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
本書作者是一位日裔美籍學者,面對亞裔古典音樂家在西方世界日益增加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她從自身古典音樂訓練的經歷、自己的亞裔身份出發,展開了這項把“自己作為方法”的民族志研究。本書以70多位亞裔音樂家的訪談為基礎,探討了古典音樂在亞洲傳播的歷史、文化及其藝術形式的本質,并考察了亞洲(裔)音樂家在白人主導的古典音樂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的種族身份、性別身份和階級地位如何影響他們的職業經歷、發展和成就。
2017年5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祝賀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賀信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政治任務。圍繞這一重要任務,中國社科學院黨組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集中精力、持續發力,努力推進中國社會科學院邁上新臺階。本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王偉光同志的文集,主要收集了其在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和賀信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
本選題針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領域存在的評價理論基礎不強、評價話語權較弱、評價標準體系不夠全面等系列問題,基于認識論、價值論、評價論和系統論等基礎理論,結合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的評價實踐,總結提煉并構建了以吸引力(A)、管理力(M)和影響力(I)為核心環節,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評價理論體系。在AMI綜合評價理論構建的基礎上,以實踐案例的形式闡釋了AMI綜合評價理論的實踐性和應用可行性。
吳洪濤,博士,浙江師范大學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當前,隨著世界政治結構變動與哲學社會科學演化發展,“學術自主”作為一種克服西方學術中心主義局限的學術運動已在全球范圍日益得到重視與響應。本書通過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科學“學術自主”論題的學術史研究,歸納出階段特征和意義類型。從知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三個視角進行理論闡釋,為中國社會科學“學術自主”提供合法性依據。從理念與制度兩個層面出發,從知識體系、價值立場和方法選擇三個維度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
在中國社會轉型的當下,學術界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新自由主義、后現代主義、科學主義、生態主義、全球主義、種族主義、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新左派、新儒學、本土化思潮等思想流派,大數據科學、人工智能、信息科學、系統科學、自然實驗等研究方法,對于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諸多社會學科的學術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提出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新的學術理論問題、開拓了新的學術研究領域,反映了現代哲學和社會科學的新進展。一方面,本書部分作者批判性地、反思性地探討了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一些新流派
本書內容包括:本土化是大國學術的必然選擇;學術旨歸:古今之別與中西之異;從近百年學術演變脈絡看中國學術本土化問題;“西方法學在中國”及中國法學學術轉型等。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探索形成的,是支撐當代中國理論創新、學術發展、學科建設以及知識生產的根本道路。新中國十七年,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道路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很多開創性工作奠定了改革開放以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本書堅持以大歷史觀為指導,以一手檔案材料為基礎,采取縱橫結合的歷史敘事方式,全面論述新中國十七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歷程、特點與經驗,為構建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立
研究倫理審查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書聚焦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審查制度建設,以國內外知名高校相關制度建設為案例,結合歷史文獻梳理和理論來源探討,輔以問卷及訪談數據,提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審查原則及制度建設的基本框架。
本書是一本論文合集,作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服務于皮書研創機構、皮書作者、皮書讀者的專業學術報告的集結,《皮書研究》目前已連續出版6本,其在提高皮書研創質量、促進皮書專業化發展方面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2020年版《皮書研究》將以“皮書與學術共同體建設”為主題,探討皮書研創平臺作為智庫,皮書作為智庫產品,在學術共同體建設、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參與國際話語體系構建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欄目設置有:專論、皮書研創與學術共同體建設、皮書與智庫建設、皮書研創中的數據應用、皮書品牌與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