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之變是古代中國最深刻且具有深遠世界影響的大變革大轉型,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國家建構事件之一。本書基于歷史政治學路徑,充分占有相關歷史文獻、考古文獻和政治學文獻,全面系統地探究周秦之變的歷史起源、歷史過程、主要機理、歷史定位和世界意義,描繪了公元前1046年至前87年中華國家和文明偉大轉向的史詩般歷史圖像,呈現了全球史、世界政治發展史、中華文明演化史、中華國家演進史等四重視域下的周秦之變,揭示了周秦之變對于中華國家演進、世界官僚制演化、人類國家形態發展、現代國家建構、東亞和世界歷史進程的深層次影
本書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為根本遵循,全面梳理了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堅持和發展,并在此基礎上系統總結了我們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貢獻及推動理論創新的基本經驗,力求較為生動、全面地展現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守正創新的發展邏輯。
本輯主要是在數字生態的視角下討論數據要素流通的相關問題,主要涉及公共數據及其授權運營、數據價值估算與定價、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和數據治理中面臨的問題。具體而言,“公共數據及其授權運營”部分探討了公共數據的概念、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組織與機制、行動試點及政策擴散;“數據價值估算與定價”部分以具體的產業案例為例,探討了數據定價與共享機制;“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部分提出了優化數字營商環境的政策建議,探討了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的培育動力機制以及數據規模估算等;“數據治理”部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產生了大量深刻復雜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這就需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加強對當代資本主義新發展新趨勢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現的各種變化及其本質。本書收錄了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國外理論動態》雜志近些年發表的30余篇重要譯文,主要反映西方左翼學界、特別是國外馬克思主義學界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批判性揭示、對資本主義危機及其本質的深入分析。結集出版這些譯文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新特征,深入理解當代資本主義變化趨勢,從而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
本書對制度主義相關的種種理論與方法論作出了兼具創新性與系統性的批判,其中也包括近年來影響力漸增的“新”制度理論。作者將制度主義的發展劃分為探索與再發現、發散與分隔、趨同與融合三大階段,論述制度如何結合規則、慣例與敘事話語并由此塑造政治行為,反對關于新制度主義的分裂說,具體說明了制度主義研究在理論與實踐上所共有的概念內核;選取了豐富的案例,考察了制度是如何設計而成的,又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的,也探討了制度怎樣賦予權力、構建政策方案。本書以宏闊的視野,有力地闡述了制度為什么是我們理解政治行為及其結果
本文集由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部政治哲學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精選了第二屆桂子山政治哲學論壇(2023)的會議論文16篇,按照中國式現代化與政治哲學、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生論壇等版塊匯編而成。各位作者圍繞政治哲學與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從政治哲學視角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關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治理問題,探索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政治智慧,對共同富裕、財產權、數字政府、美好生活方式等當前政治哲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追蹤探尋,以期引起國內政治哲學界對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戰略的重視和思考,同時也提出
尋找差異往往是提出研究問題的關鍵一步。然而,由此出發,研究者應該如何科學地進行“比較”來解釋引發這些差異的原因或機制,則成為諸多研究在方法論層面的分野。在實證研究之中,這一差異或分野最為突出的表現便是案例導向與變量導向之爭。本書便是從這一方法論爭鋒展開,探討案例導向研究的哲學基礎與研究設計要點。通過介紹各類案例導向研究的哲學基礎與研究設計、探索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的比較性案例研究,本書希望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案例導向研究的價值、規范與設計原理,從而科學、嚴謹地開展相關的案例導向研究。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歷了重要的經濟—社會轉型,如何重新認識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也成了社會科學研究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期輯刊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進行理論探索,著重刊發對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對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的研究文章,是北京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和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第七輯收錄《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新型民族國家建構》、《愛國主義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百年斗爭的實踐品格》、《干部管理制度的百年歷
這是一本體系完備的杰出政治學入門讀物,也是一本直接介紹重要政治觀念之傳承與演變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著作。作者上溯古希臘、下通后現代,按照政治思想的四大課題,即政治之目的何在、由誰來統治、如何進行統治,以及政治權威的挑戰,兼具時序與分類之需,深入淺出地鋪陳出兩千余年來的爭議焦點。除此之外,內文附帶的重要思想家略傳亦達七十位之多,并且包含幾位第三世界的重要人物,可謂面面俱到。綜覽全書之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輪廓與主軸也隨之豁然開朗,值得任何一位入門者爭賭為快。
本書立足“方法論多元主義”與“任何分析視角都有缺陷”的理論立場,討論政治學研究常見的八種分析范式,即政治心理分析、結構功能分析、系統分析、比較歷史分析、制度分析、關系—網絡分析、語言視角與方法分析、文化—象征分析。每一章分別闡釋其緣起與過程中的代表人物、著作與觀點;討論支撐作為分析視角的基本概念、方 法論特征、爭論與趨勢;關注分析視角如何應用于具體案例,包括數據與材料的選取及收集方式。把研究對象、分析視角、研究方法、經驗材料有機結合起來,可以為政治學分析提供一個較完整的“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