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介紹納米計量的發展現狀、相關技術及其在多個產業中應用的一本技術專著,來源于筆者及所在實驗室同仁們在納米計量領域的研究工作。本書以納米計量為主線,主要包括技術和應用兩大部分。在技術部分主要介紹了納米計量的基本內容以及涉及的納米檢測技術;在應用部分主要選取納米計量在先進制造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微電子與集成電路產業的典型應用進行介紹。本書通過對納米計量的基本內容與應用進行介紹得以傳承計量文化,普及計量知識,使讀者對納米計量這一小眾學科的基礎研究有所了解,對我國納米計量體系有系統、準確的認識。
隨著眾多學者投入計量史學研究,其研究領域也逐漸細化,發展出人體測量學、農業計量史學等分支。本書重點關注這些細分領域在政府、健康和福利等公共問題方面的應用,從歷史的角度討論了人類身體與健康狀況變遷、營養與生物學意義上的生活水平改善,關注政府在推動農業變革、應對經濟蕭條、建立醫療市場、組織戰爭動員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并剖析了財富和收入不平等的長期變化,集中體現了計量史學在這些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貢獻。
計量史學是一門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表述歷史的學科。本書概述了這一年輕學科的發展脈絡,介紹了它在經濟學內部壯大的過程、主要學術團體的建立與發展、該學科關注點的轉移,并在關于加拿大經濟史研究的討論中,證明了計量史學確實改變了人們對于經濟史問題的看法。本書對計量史學的兩位重要創始人羅伯特福格爾和道格拉斯諾思進行了尤為細致的介紹,分別梳理了他們的生平與著作。在回顧歷史的基礎上,本書也對計量史學未來的發展進行了預測與展望。
制度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的發展,根據諾思的定義,制度既包括道德、習慣和行為準則等非正式約束,也包括憲法、法令和產權等正式約束。本書通過研究美國奴隸制、比較近代早期在東方開展貿易的歐洲公司的控制結構和運營模式、梳理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史、探討拉丁美洲和北美大陸產權制度、揭示美國西進運動中水資源的重要作用等,集中呈現了計量史學對制度主題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計量史學方法的興起和影響,并從政治經濟學議題和經濟史融合的角度展示了計量史學如何推動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頻率源存在偏差,需要通過校準獲得偏差信息,通過控制修正偏差。使用原子鐘和精密頻率源的用戶,都需要對信號源進行校準和控制。本書在對校準和控制涉及的各項技術和方法進行解釋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具體例子,詳細說明各種場合的不同校準和控制方法,包括導航衛星的高穩定性控制方法、國家守時實驗室的高精密控制方法、一般用戶的智能鐘控制方法等,基本涵蓋了各種用戶需求。
本書是作者總結多年的計量工作經驗和培訓經歷,對基礎性較薄弱的一線計量工作者和初期計量從業者編寫的一套通用設備計量培訓教材。包含基礎理論介紹,被檢件工作原理,標準設備舉例,檢定步驟,使用中注意事項及一般故障判斷和維修,為廣大計量工作者提供了“一站式”計量檢定/維修技術參考。 本書主要包含計量基礎知識、扭矩扳子計量、壓力表計量、游標類量具計量、測微類量具計量、指示表類量具計量和數字多用表計量等7類分模塊,基本涵蓋了通用設備的種類,對計量一線工作者、基層計量工作者進行計量檢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