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列寧和第二國際主要理論家的未來社會實現理論進行了比較研究。列寧在20世紀初闡釋了以俄國革命首先勝利為引領的世界社會主義實現新路徑,彰顯了列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懷。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戰勝修正主義,是實現社會主義題中應有之義。列寧彌補了以盧森堡為代表的第二國際左翼理論家關于未來主義實現理論的缺憾,將未來社會實現理論深深植根于東方國家人民偉大的斗爭實踐中,列寧主義的影響力是盧森堡的理論無法比擬的。列寧和以考茨基為代表的第二國際中派主義的理論分歧反映了
列寧是第一位把“共產主義”和“道德”現象聯系起來,并創造性地提出共產主義道德及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思想的開創者和實踐者。本書沿著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的分析思路,分六章三個部分,從列寧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論來源和現實依據出發,通過對列寧相關文獻的整理分析,系統梳理了列寧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思想的發展歷程,集中闡述了列寧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和路徑,深刻分析了列寧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思想的突出特點和歷史地位,并在此基礎上將列寧共產主義道德教
本書為《居安思危·世界社會主義小叢書》系列。今天,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建設處在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大環境和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小環境雙重結構之中。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憲政民主等錯誤政治理論觀念與社會思潮具有不可低估的全方位影響, 市場交換原則與經濟人邏輯向全社會的滲透, 金錢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對社會倫理和規范的全面沖擊, 都對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造成了深層次的顛覆和沖擊。上述錯誤思潮之所以產生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一個深層次的關鍵原因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