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科法學,展示了在過去20年的時間里,作者對社科法學從追隨到反思再到自覺的過程,由此形成了對社科法學的系統性思考。本書著力對法律的社會科學、法律中的社會科學、法學的知識社會學三種知識類型進行研究,采取總分模式,共分為四編。第一編“法社會科學的格局流變”是總論,其他三編是分論,構成了本書的核心。其中,第二編“法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和第三編“法律中的社會科學運用”分別關注法律研究與運用的社會科學討論,第四編“法學的社會科學反思”則聚焦法學知識的社會科學討論。 本書力求將法社會學迭
本書是一部針對法律人類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入門指南。在法律人類學逐漸受到重視的今天,“什么是法律人類學”也就成了所有想要了解法律人類學的人首先要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回答這一問題,本書共分為六個專題,分別是“為什么要學習法律人類學方法”“什么是法律民族志”“什么是田野調查”“什么是擴展個案”“什么是日常個案”“從田野調查到法律民族志”。 這些專題,雖然名義上圍繞著“方法”而展開,但卻涵蓋了學科性質、發展脈絡、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基本觀點以及如何適用于當前中國本土法治實踐等中外法律人類學的基礎問
本卷聚焦柏拉圖經典著作中的正義理論,分為“理念世界的靈魂與正義”“城邦國家的質料與形式”“理想國的承繼與續造”三編,深刻剖析柏拉圖《王制》《法律篇》《理想國》中對德性、法理和正義問題的經典闡釋及三者的辯證關系,同時書中對霍布斯、哈特、富勒等學者的學說也有涉及,使讀者徜徉于經典之中,領略法理之美。
本書為英格博格·普珀教授集自己數十年的教學與寫作經驗,為法律初學者所撰寫的一本思維導引手冊。本書譯自德文原著第五版。自中文譯本第一版問世后,德文原著已經歷4次改版,原著內容也進行了相當程度的調整或改寫。普珀教授一直認為,法律人的技藝就是論證。越是能夠駕馭得好這項技藝,就越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律師、一位受尊敬的法官、有影響力的政府官員以及一個受到大家認同、肯定的法學寫作者。然而,“現代”法學的教育并沒有提供法學初學者多少學習、練習這項技能的機會。法學方法論的教科書是在一個較高的瞭望臺上觀察法律適用的種
法律談判在法律實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本書是一本有關法律談判思維的書,通過澄清法律實踐的展開方式和基本性質,更全面地認識法律談判是什么、更清楚地說明為何聚焦于法律談判“思維”、更好地闡明本書倡導的“知行合一”的內涵及其要求,從而展示出本書與法律談判、法律思維等同類著作的不同之處及其可能的創新。 本書內容豐富,文筆流暢,對于法律專業學生和實務工作者掌握談判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更好地踐行法律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本書介紹了法律的概念、歷史淵源及現實意義,對資深學者及初學者均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作者深入淺出地向讀者介紹了法律的秘密。法律與其說是一種技術,更應是一種文化體驗,一種不可替代的理解和組織社會的方式。對權力和暴力的限制、事物之間的聯系、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本質上都是借助法律調解得以實現的,法律用規則避免武斷,用秩序規避沖突。作者從法律非物質且脫離普通人的一般認知這一現實出發,試圖讓讀者理解法律存在和運作的根本依據,進而為其提供社會生活的實用工具。 本書開篇從民眾對法律產生誤解的原因入手,引入社會維
羅納德·H. 科斯是法律經濟學的學科創始人之一,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改變了人們對經濟的看法,尤其是有關法律和其他制度在應對交易成本上所扮演的角色。科斯文集(首卷)匯集了科斯的探討法律經濟學的13篇重要作品,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包括“聯邦通訊委員會”(1959)和“社會成本問題”(1960)兩篇“宣告”法律經濟學正式誕生的重頭文章。雖然所有文章都曾公開刊發,其中三篇是在科斯去世后發表的,但對于那些希望以系統的方式研究或重新審視科斯關于這一主題的思想的人來說,本部文集會帶來更
A founder of Law and Economics and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econom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Ronald H. Coase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he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role played by the law and other institutions in coping with transacti
本書以中華法系司法案例為專題,從司法案例角度展現中國古代司法制度和司法審判全貌,旨在進一步促進案例法學的研究。本書精選20篇案例研究,分別從裁判方法和司法原則、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的互動、習慣法和訴訟程序三方面加以論述,由主編撰寫導讀對中國古代案例研究的歷史進行梳理,并有中華法系司法案例研究的文獻索引附于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