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科學家德熱納是199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被譽為“當代牛頓”,是軟物質科學的奠基人。基于他生前30年中在法蘭西公學院對“軟物質”的講稿,由他最親密的合作者布羅沙爾-維亞爾教授等加以整理而寫成了本書。全書都反映出這位科學大師與眾不同的研究和教學風格,是德熱納寶貴的科學遺產,也是為初學者進入軟物質科學之門必備的 “工具箱”。本書大致分為三部分。首先介紹軟物質、相變和界面潤濕的基礎知識;然后分別討論最重要的各種軟物質——膠體(含表面活性劑和泡沫)、液晶和聚合物;最后介紹日常生活、技術
本書在闡述超臨界熱流體的基本概念及理化性質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超臨界水熱燃燒技術、超臨界水氣化技術、超臨界水熱合成技術、超臨界流體分離技術、亞/超臨界流體循環技術的基本原理與特點、工藝流程、關鍵參數及影響規律、核心技術裝備、應用現狀及前景等;并對超臨界熱流體技術實施過程中兩大關鍵問題一裝備腐蝕與鹽沉積引發堵塞,以及相關解決途徑進行了詳細論述。
《凝聚態物質性能測試與數據分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統闡述了凝聚態物質性能測試原理和材料性能影響因素,重點以前沿熱點材料的相關性能測試數據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例講述如何借助傳統和新興測試技術得到材料的相關信息,以及如何通過設計實驗來驗證材料的性能機制。本書幾乎涉及材料性能測試的所有方面,包括材料微結構、成分、相結構、微觀化學環境、化學變化時的動態監測、晶格振動、宏觀輸運性能、載流子壽命、氧缺位等,培養讀者分析數據和設計實驗的能力。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等相關專業本科生(部
顆粒物質在自然界和人類生產與生活中廣泛存在,其物理力學特性與幾何形態有著密切的聯系。近年來,人們對非規則顆粒形態表征的研究經歷了從定性到定量、從星形顆粒到非星形顆粒、從單一形狀指標評價到整體形態重構與評價的過程;在非規則顆粒的離散元研究方面,則從間接模擬幾何形態和接觸作用向直接模擬轉變。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基于傅里葉級數和球諧函數的計算幾何方法的引入具有重要意義。本書較系統地介紹了非規則顆粒形態表征與離散元模擬方法的研究進展,全書共分為6章,包括:引言;非規則顆粒形態獲取;非規則顆粒幾何形態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