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至今,中國貨物出口一直排名世界首位,其中制造業出口占了很大份額。制造業是我國參與國際分割生產的主體。《國際分割生產與中國制造業出口發展研究》選取中國的制造業為研究對象,分析國際分割生產和中國制造業出口發展之間的關系。首先,作者須構建一個國際分割生產模型,為分析國際分割生產影響出口貿易提供理論分析框架;其次,選取出口比較優勢、出口結構、出口復雜度、出口的深化和廣化為反映制造業出口發展狀況的指標,分析國際分割生產現象對中國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和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并重點就國際分割生產對中國制造業的出口復雜度、出口的深化和廣化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國際分割生產與中國制造業出口發展研究》可供國際經濟學、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員和師生使用,也可供政府相關領導和管理人員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使得中國的出口規模迅速擴張。中國出口總額的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28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2位,2009~2015年,中國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排名。在中國的出口中制成品出口占了絕大部分的份額,且制成品出口的增長速度快于所有貨物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制成品是我國參與國際分割生產(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的主體,國際分割生產,即把產品的生產過程分割成不同的區段配置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制造業出口的重要因素。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沒有考慮國際分割生產現象,不能解釋國際分割生產對出口貿易的影響。本書構建了一個南-北國際分割生產的模型,為分析國際分割生產影響出口貿易提供理論分析框架。另外,對中國出口貿易的相關經驗研究主要從宏觀層面進行,主要分析貿易總量增長的決定因素,很少具體到行業層面,也很少對中國的出口復雜度、出口的深化和廣化等產品特征進行分析,還沒有文獻把國際分割生產與中國出口的產品特征相結合進行研究。為此,本書一方面運用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把國際分割生產納入分析框架;另一方面,本書選取出口比較優勢、出口結構、出口復雜度、出口的深化和廣化為反映制造業出口發展狀況的指標,分析了國際分割生產現象對中國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和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并重點就國際分割生產對中國制造業的出口復雜度、出口的深化和廣化的影響進行了理論分析和經驗分析。
本書共8章。第1章指出本書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結構安排及創新之處。第2章簡要介紹國際分割生產與貿易和出口發展的相關文獻。第3章基于Dixit和Stiglitz(1977)的模型,把產品的生產過程分成不同區段并跨國配置,構建一個南-北國際分割生產的模型,分析國際分割生產對制造業出口貿易的影響。第4章在相關文獻基礎上,構建三類中國制造業國際分割生產程度的指標進行度量。第5章分析考慮國際分割生產與不考慮國際分割生產時,中國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和出口結構的變化。第6章首先構建指標度量中國制造業的出口復雜度,其次就國際分割生產對我國制造業出口復雜度的影響進行經驗分析。第7章首先構建指標度量中國制造業出口的深化和廣化,其次就國際分割生產對我國制造業出口的深化和廣化的影響進行計量分析。第8章總結本書的研究結論,并指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書得出如下主要結論:①隨著北方國家向南方國家分割生產,將會對南方國家的出口比較優勢、出口結構、出口復雜度、出口的深化和廣化產生影響。②中國資本或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的國際分割生產程度比較高,資源密集型行業的國際分割生產程度較低。中國制造業與北美洲、亞洲的國際分割生產程度最高,其次是與歐洲、拉丁美洲的國際分割生產程度,與非洲、大洋洲的國際分割生產程度最低。③由于國際分割生產,中國制造業的出口比較優勢明顯增強,中國制造業出口結構改善程度也非常突出。但是,分離了國際分割生產引起的他國的貢獻和含量后,中國制造業的出口比較優勢和出口結構改善程度并沒有這么突出。④中國制造業的出口復雜度呈上升趨勢。我國科技投入的增加和我國通過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與加工貿易等方式參與國際分割生產的程度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制造業出口復雜度的提高。⑤中國制造業各行業出口市場份額的變化主要源于出口深化的貢獻,出口廣化的貢獻很小。國際分割生產對不同要素密集型行業出口的深化與廣化的影響存在差異。
查看全部↓
楊永華,女,納西族.1979年5月出生,云南麗江人。2002年7月畢業于云南大學數理基地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7月畢業于云南大學經濟思想史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10年7月畢業于南開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5年12月云南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出站。現任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金融系系主任,國際貿易、金融學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是國際直接投資、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國際分工與區域經濟合作。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云南省委宣傳部項目1項、云南省教育廳項目2項、縱向和橫向課題5項,參與國家科研項目4項。在國家和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合著專著2部。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和問題提出
1.1.1 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的增長
1.1.2 中國參與國際分割生產狀況
1.1.3 問題提出
1.2 本書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
1.3 本書的研究思路和結構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結構安排
1.4 本書的創新之處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關于國際分割生產與貿易的理論研究
2.1.1 基于李嘉圖模型的國際分割生產
2.1.2 基于H-O模型的國際分割生產
2.2 關于國際分割生產效應的經驗研究
2.2.1 國際分割生產與貿易效應的經驗研究
2.2.2 國際分割生產與勞動力配置效應的經驗研究
2.2.3 國際分割生產與生產率效應的經驗研究
2.3 出口發展的相關文獻綜述
2.3.1 出口復雜度的相關研究
2.3.2 出口的深化與廣化的相關研究
2.3.3 出口比較優勢和出口結構的相關研究
2.4 小結
第3章 南-北國際分割生產模型
3.1 無國際分割生產條件下的模型基本假設和結構
3.1.1 消費者行為
3.1.2 生產者行為
3.1.3 開放條件下的需求和貿易
3.2 國際分割生產條件下的模型
3.2.1 基本假設與變量說明
3.2.2 L區段的南-北分割
3.2.3 LH區段的南-北分割
3.3 H區段與產品復雜度
3.3.1 消費者行為
3.3.2 生產者行為
3.3.3 H區段轉移與產品復雜度
3.4 小結
第4章 中國制造業國際分割生產程度度量
4.1 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中國國際分割生產程度度量
4.1.1 投入-產出方法度量國際分割生產程度的指標
4.1.2 行業選取和數據來源說明
4.1.3 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我國制造業國際分割生產程度
4.2 基于零部件貿易的中國國際分割生產程度度量
4.2.1 零部件貿易度量國際分割生產程度的方法
4.2.2 數據選取和來源說明
4.2.3 基于零部件貿易的我國制造業國際分割生產程度
4.3 基于加工貿易的中國國際分割生產程度度量
4.3.1 基于加工貿易數據的國際分割生產程度度量方法
4.3.2 數據選取和來源說明
4.3.3 基于加工貿易的我國制造業國際分割生產程度
4.4 小結
第5章 國際分割生產與中國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
5.1 國際分割生產條件下的出口比較優勢和出口結構
5.2 國際分割生產條件下中國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
5.2.1 比較優勢測度指標:RCA
5.2.2 不考慮國際分割生產時的中國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
5.2.3 國際分割生產條件下的中國制造業出口比較優勢
5.2.4 對比分析
5.3 國際分割生產條件下的中國制造業出口結構
5.3.1 中國制造業出口結構指標
5.3.2 中國制造業出口結構對比分析
5.4 小結
第6章 國際分割生產與中國制造業出口復雜度
6.1 中國制造業出口復雜度分析
6.1.1 出口復雜度的含義和度量指標
6.1.2 數據選取和來源說明
6.1.3 中國制造業出口復雜度的度量
……
第7章 國際分割生產與中國制造業出口的深化和廣化度量
第8章 結論與前瞻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SNA基本貨物類別與BEC所屬類型之間的對應關系
附錄B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的制造業
附錄C 制造業行業代碼和行業分類對應表
附錄D 制造業行業與投入產出各部門的對應表
附錄E 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SITC Rev.3)與我國制造業行業的對應
附錄F 制造業和零部件產品編碼
附錄G 中國與世界和各洲的制造業和零部件進出口額
附錄H 中國出口伙伴國或地區排名
附錄I 選取118個國家和地區樣本
附錄J 中國產品的復雜度
附錄K 中國制造業行業與HS1996的六位編碼貨號對應表
附錄L 中國制造業同十大貿易伙伴的出口和市場份額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