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實用語文(上冊)》是高職院校五年制職業技術教育各專業的公共必修課教材。本教材的編寫依照“科學定位,適應學生,注重實用,強調能力,打造特色,適當延伸”的原則,貫徹素質教育精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注重基礎知識的系統性,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人文素養,力求體現高職語文課程的功能目標,實現模塊教學(聽、說、讀、寫四大模塊)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突出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教育特色。
《全國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實用語文(上冊)》建立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體系,強調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方式,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師生互動、學生互動,聽、說、讀、寫等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并貫穿始終。本教材強調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培養,強調過程性學習。教學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已有的經驗、興趣和需要,運用盡可能多的學習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教材的編者為多年從事一線語文教學的教師,深知應試教育的弊端給學生帶來的危害,故在本教材的編寫上,徹底打破了傳統教材編寫模式的束縛,自主創新地編寫出了這部實用性、適用性強的教材。
前言
模塊一 聽的能力訓練
一、普通話正音(聽)
(一)普通話常識
(二)普通話與北京話的區別
二、方言辨音
(一)方言常識
(二)部分方言的發音特點
三、篩選信息
(一)提高篩選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二)如何提高篩選信息“聽”的能力
(三)篩選信息能力訓練示例
四、概括要點
(一)怎樣概括要點
(二)概括要點能力訓練示例
五、會議記錄
(一)怎樣做好會議記錄
(二)會議記錄的技巧
(三)會議記錄的一般格式
(四)會議記錄示例
模塊二 說的能力訓練
一、普通話正音(說)
(一)普通話的聲母
(二)普通話的韻母
(三)普通話的變音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讀字讀詞、命題說話部分)
(一)普通話水平測試及其等級標準
(二)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方法及評分標準
(三)普通話水平測試(讀字讀詞部分)示例
(四)普通話水平測試(命題說話部分)示例
三、復述
(一)什么是復述
(二)復述能力訓練示例
四、即興講話
(一)即興講話的特點
(二)即興講話的訓練技巧
五、交談技巧
(一)怎樣與老師交談
(二)怎樣與長輩交談
(三)怎樣與陌生人交談
(四)交談中的非語言交流
模塊三 讀的能力訓練
一、朗讀(文言文)
(一)國學啟蒙——《三字經》
(二)國學啟蒙——《弟子規》
(三)國學啟蒙——《論語》(節選)
(四)國學啟蒙——《道德經》(節選)
二、朗讀(現代文)
(一)新聞的朗讀
(二)故事的朗讀
(三)寓言的朗讀
(四)普通話水平測試(讀文部分)示例
三、閱讀(文言文)
(一)《論語》(節選)
(二)《道德經》(節選)
(三)《莊子》(節選)
(四)《荀子》(節選)
四、閱讀(現代文)
(一)新聞的閱讀
(二)故事的閱讀
(三)寓言的閱讀
(四)散文的閱讀
模塊四 寫的能力訓練
一、硬筆書寫——常識和要求
(一)硬筆書寫常識
(二)硬筆書寫的基本要求
二、硬筆書寫——臨帖(楷書)
(一)硬筆楷書的基本特點
(二)硬筆楷書的書寫要求
三、硬筆書寫——臨帖(行書)
(一)硬筆行書的基本特點
(二)學習硬筆行書的幾個要點
四、硬筆書寫——出帖
(一)什么是出帖
(二)字如其人
五、寫作訓練——自我介紹
(一)自我介紹的相關知識
(二)如何寫作書面的自我介紹
(三)自我介紹范文示例
六、寫作訓練——新聞
(一)新聞寫作常識
(二)新聞(消息)寫作范文示例
七、寫作訓練——記敘文
(一)記敘文寫作常識
(二)記敘文范文示例
八、其他寫作能力訓練
(一)識字量達標訓練
(二)常見病句類型分析
(三)標點符號的應用
(四)修辭常識
……
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我們必須及時對其加以鑒別,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依據信息內容及時作出反應,從而把握發展的機遇。因此,準確而迅速地篩選信息的能力,也就成了信息時代對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聽,是不可缺少的交際方式。“人有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要多聽少說。”“三年讀書,不如聽講。”“尊重別人的最佳方法,就是專心地聽別人的講話。”如果我們不能聽清楚、聽明白別人所講的話的內容,就不能有效地與別人進行交流,更不能建立相互間的信任和友誼,必將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市場經濟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密切,以及現代通信手段的發達,人們將越來越多地使用聽、說而減少讀、寫的活動。從信息論的觀點看,聽和讀都是對語言信息的接收。聽側重于對流動語言信息的接收,讀側重于對固定語言信息的接收。此二者對人身體器官的要求是有區別的。要想昕明白對方用語音符號傳遞過來的流動的語言信息,人必須動員身體中一切相關器官并利用它們的機能,接收、分析、篩選語音中包含的各種信息,根據其輕重緩急斷連的狀況,確定信息真正的要點與內涵,并反映到大腦神經系統,才完成“聽”的任務。—個正常人。“聽”力與生俱來,懂得接收、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語音信息,是不是就可以“聽”懂任何語音信息并理解其深層含義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我們平時能“聽”懂別人說的話,是因為對相關語音組合已經經過無數遍的反復練習了。我們人類有多種多樣的語言、語音,使用不同語言、語音的人需經學習才能進行交流就是一個明證。何況,我們有時候要昕的是內容繁雜且不斷大量涌來的語音信息呢!例如,討論、辯論、談判、演講等。聽力是直接獲取信息的重要能力,是語文素質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同學們有了良好的聽力,不但能夠更好地促進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而且能夠更直接地增強參與實踐、大膽創新的意識,能夠培養我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聽力訓練中的“篩選信息”訓練,就是根據一定的獲取信息的目的,從語音材料中準確而迅速地篩選出所需要的信息。所謂篩選,指的是從紛繁的語音材料中找出所需的重要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篩掉次要信息。其實也就是對詞語、句子、段落、篇章的高度概括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