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視角下的城市化時空格局與過程》以杭州市為研究區,以城鄉為不同單元,以城市化的自然和社會屬性作為研究對象,在1985~2009年的3個不同時間跨度上,借助遙感和GIS的手段和方法,將城市化的內涵分解為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生活質量、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帶來的建設用地擴張、耕地侵占以及生態服務價值的時空變化等方面,并對其進行了初步闡述。通過結合景觀生態學手段和空間回歸模型,《城鄉視角下的城市化時空格局與過程》探究了城鄉人口、經濟發展以及地域景觀格局協同演進狀況,從驅動因子的視角深入分析城市化的響應機制,從而可以更全面和完整地理解城市化進程,為有關部門推進城市的健康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城鄉視角下的城市化時空格局與過程》適合地理信息系統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閱讀,有助于讀者初步理解城市化的內涵,并提供了一種采用GIS、遙感手段結合模型進行土地利用變化監測研究的一般范式。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土地資源日益緊缺,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得到了國內外地理和遙感方面學者的關注和研究。不僅在城市地區,鄉鎮地區也發生著較為強烈的快速城市化過程。因此對城市化的時空格局與過程進行研究,不僅要關注城區,更要著眼于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對于城市發展的內涵,不但要基于社會科學的角度,也要從自然科學的視角去理解和分析。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對于城市化某一方面的定量分析和研究較多,對于總體的評價和內涵的分解較少。本書主要著眼于以上各方面,并以杭州為例,進行了城市化研究的初步探索。
本書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些許創新:首先,從自然和社會的角度將城市化的格局和過程分解為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活質量、整體景觀格局、建設用地擴張及其景觀格局、耕地侵占及其景觀格局以及生態服務價值變化等方面,對比研究城鄉不同單元在快速城市化下不同的時空特征;其次,對1985~2009年城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的對比評價,結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手段對城鄉的生活質量進行了空間分析;再次,采用空間回歸模型研究了城市化對整體景觀和建設用地景觀格局的影響,并在地理網格尺度上,通過空間回歸模型對城鄉不同地區耕地侵占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還對城鄉生態服務價值的時空特征和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綜上所述,作者在借鑒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多種分析手段將城市化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進行了多方面的分解研究,驗證了城市化的一些經典學說和理論。同時,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穎觀點和看法,以期推動城市發展學說的不斷進步和完善。
本書的主要內容依托于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數據和方法都有賴于作者的導師吳嘉平教授課題組提供,在此表示感謝。作者對于城市發展的理論知識積累尚淺,書中不免有紕漏之處,望讀者能提出修改建議。科研之路漫長,吾輩須靜心前行,大家共勉。
區域生態與環境過程系列叢書序言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城市化與城市生態學
1.2 城市化的生態效應
第2章 國內外相關研究介紹
2.1 遙感和GIS手段的應用
2.2 景觀生態學與建設用地擴張研究
2.3 城市化下的耕地侵占研究
2.4 生態服務價值的估算
2.5 生活質量評價
2.6 城鄉一體化和城鄉統籌
第3章 研究區簡介及主要研究思路
3.1 杭州簡介
3.2 主要思路
3.3 數據來源與處理
3.3.1 遙感影像數據及其預處理
3.3.2 其他數據
第4章 城鄉人口、經濟社會發展評價
4.1 人口城市化進程
4.1.1 城市化的指標
4.1.2 人口及城市化發展分析結果
4.2 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
4.2.1 指標體系
4.2.2 評價方法
4.2.3 經濟社會發展評價結果
4.2.4 城鄉二元指數的趨勢檢驗
4.3 城鄉生活質量評價
4.3.1 評價體系的構建
4.3.2 評價模型
4.3.3 生活質量的空間格局
4.3.4 城鄉生活質量的公平性研究
4.4 小結與討論
第5章 城鄉整體景觀的時空格局及其對城市化的響應
5.1 景觀指數的使用和分析方法
5.1.1 景觀指數的選擇及其意義
5.1.2 景觀指數分析和采樣方法
5.2 尺度選擇
5.3 整體景觀時空格局
5.3.1 整體景觀格局
5.3.2 城鄉整體景觀時空格局
5.3.3 鄉鎮尺度上城鄉整體景觀的時空格局
5.3.4 城鄉整體景觀的梯度分析
5.4 城鄉整體景觀與城市化的響應機制
5.4.1 縣區尺度上整體景觀的影響因素
5.4.2 城鄉整體景觀影響因素選取
5.4.3 整體景觀指數的空間自相關性分析
5.4.4 空間回歸方法
5.4.5 鄉鎮尺度上整體景觀時空變化的影響因素
5.5 小結與討論
第6章 城鄉建設用地景觀的時空格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6.1 建設用地擴張的時空格局
6.1.1 建設用地擴張總體情況
6.1.2 縣區尺度上的建設用地擴張
6.1.3 城鄉建設用地擴張的時空特點
6.2 建設用地景觀時空格局
6.2.1 建設用地景觀的整體時空格局
6.2.2 城鄉建設用地景觀時空格局
6.2.3 鄉鎮尺度上建設用地景觀時空格局
6.2.4 城鄉建設用地景觀的梯度分析
6.3 城鄉建設用地景觀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6.3.1 建設用地景觀指數的選擇
6.3.2 建設用地景觀的空間自相關性分析
6.3.3 建設用地擴張的影響因素分析
6.4 小結與討論
第7章 城鄉耕地景觀的時空格局及其對城市化的響應
7.1 耕地景觀的整體時空特征
7.1.1 耕地景觀指數的選擇
7.1.2 耕地景觀的整體時空格局
7.2 城鄉耕地景觀時空格局
7.2.1 耕地侵占情況
7.2.2 城鄉耕地景觀時空變化
7.2.3 縣區尺度上城鄉耕地景觀格局與城市化因子的關系
7.2.4 城鄉耕地景觀的梯度分析
7.3 城鄉耕地景觀與城市化的響應機制
7.3.1 網格尺度
7.3.2 城鄉耕地景觀影響因子
7.3.3 城鄉耕地景觀對城市化的響應機制
7.3.4 耕地景觀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7.4 小結與討論
第8章 城鄉生態服務價值及其對城市化的響應
8.1 生態服務價值的估算
8.2 城鄉生態服務價值的時空分布
8.2.1 生態服務價值的整體趨勢
8.2.2 城鄉各類型生態服務價值的變化趨勢
8.2.3 城鄉各土地利用類型生態服務價值的變化
8.2.4 鄉鎮尺度上生態服務價值的空間格局
8.3 景觀格局對城鄉生態服務價值的影響分析
8.4 城鄉生態服務價值對城市化的響應
8.4.1 建設用地擴張對城鄉生態服務價值的影響
8.4.2 生態服務價值與經濟增長的對比
8.4.3 生態服務價值與人口增長的對比
8.4.4 縣區尺度上城鄉生態服務價值對城市化的響應機制
8.5 城鄉生態服務價值對城市化的響應機制
8.5.1 鄉鎮尺度上生態服務價值的時空變化
8.5.2 鄉鎮尺度上生態服務價值變化的空間自相關性
8.5.3 鄉鎮尺度上城鄉生態服務價值對城市化的時空響應
8.6 小結與討論
第9章 研究結論以及未來研究的展望
9.1 總體結論
9.1.1 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
9.1.2 城鄉生活質量的空間格局
9.1.3 建設用地擴張時空格局
9.1.4 整體景觀時空格局
9.1.5 建設用地景觀的時空格局
9.1.6 耕地景觀的時空格局
9.1.7 生態服務價值的時空格局
9.2 取得的一些進展
9.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英文縮寫)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