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十課題》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以普通心理學為基礎理論,結合相關學科知識,探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有針對性地指導大學生從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等方面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完善自我。內容包括:我與心理健康、學習與心理健康、理想與心理健康、情商與心理健康、網絡與心理健康、戀愛與心理健康、溝通與心理健康、心態與心理健康、擇業與心理健康、咨詢與心理健康,既有理論知識,更多的則是實際的指導,包括案例透視與點評、思考與訓練等。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十課題》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也可供相關從業及培訓人員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十課題》是高職高專“十二五”公共基礎課規劃教材之一。本書內容包括:我與心理健康、學習與心理健康、理想與心理健康、情商與心理健康、網絡與心理健康、戀愛與心理健康、溝通與心理健康、心態與心理健康、擇業與心理健康、咨詢與心理健康,既有理論知識,更多的則是實際的指導,包括案例透視與點評、思考與訓練等。
前言
課題一 我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幸福像花兒一樣
第二節 世事練達皆學問
第三節 解鈴還需系鈴人
思考與訓練一
課題二 學習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二節 風景這邊獨好
第三節 學不可以已
思考與訓練二
課題三 理想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星星知我心
第二節 揚起未來的風帆
第三節 輕舟已過萬重山
思考與訓練三
課題四 情商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做命運的主人
第二節 東邊日出西邊雨
第三節 抒寫生命華章
思考與訓練四
課題五 網絡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
第二節 給我一雙慧眼
第三節 做自己的主人
思考與訓練五
課題六 戀愛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青蘋果樂園
第二節 等待杏梅熟了的季節
第三節 青春故事多
思考與訓練六
課題七 溝通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天涯若比鄰
第二節 大漠孤煙直
第三節 萬水千山總關情
思考與訓練七
課題八 心態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陽光總在風雨后
第二節 吃虧也風采
第三節 心態是生存的資源
思考與訓練八
課題九 擇業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敢問路在何方
第二節 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三節 不畏浮云遮望眼
思考與訓練九
課題十 咨詢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心匙
第二節 春風化雨潤無聲
第三節 應知細葉誰裁出
思考與訓練十
附錄心理素質相關測試
參考文獻
其二,對自己有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價。能站在他人或社會的角度審視自己。反之,心理不健康的狀況表現為:過分孤僻,很難恰當評價自己;自卑,追求優越感;嚴重時對自己過分挑剔,或者固執己見;一遇到挫折或失敗便歸咎于他人,表現偏執;虛榮心重,缺乏精神支柱,只有依靠他人的贊賞才能獲得自信;把他人與自己無關的言談、舉止和表情誤認為是在褒貶自己。
其三,具有自我的情感。能夠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弱點和缺陷。每個人真實的自己和理想中的形象總是有差距,真正健康的人不為自己的某種心理缺陷抱怨,健康的人看待自己的缺點就像看待眼前并非完美的客觀世界一樣,不論生活帶來什么,都能夠加以接受。
其四,身份意識的統一性。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或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會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但不論角色如何改變,身份意識始終保持統一性。身份意識即一個人真實的、客觀的在社會中獲得的認同。它取決于一個人的生活追求、價值取向、道德標準、職業環境、交友方式、性格特征等,簡單地說,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始終要清楚。反之,精神創傷或心理沖突會破壞一個人的身份意識,出現人格解體或發作性身份障礙,也就是一時間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人了。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就會破壞身份意識。
面對復雜的生活,越發要珍視自己。珍視自己的前提就是要正視自己。
二、亞健康及亞心理健康
1.亞健康的概念
所謂亞健康狀態,是指人的機體雖然檢查無明顯疾病,但呈現出疲勞,活力、反應能力、適應力減退,創造能力減弱,自我有種種不適的癥狀的一種生理狀態,也稱為“機體第三種狀態”或“灰色狀態”。亞健康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是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又因為其主訴癥狀多樣而且不固定,如無力、易疲勞、情緒不穩定、失眠等,也被稱為“不定陳述綜合征”。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大,在發達國家和城市中,除了確診的病人外,常人眼中的健康者有一半左右處于“亞健康”狀態。容易引起人的第三種狀態的原因,具體來說,一是飲食不合理;二是休息不足,特別是睡眠不足;三是緊張程度過高,壓力大,尤其是一些白領人士,身體運動不足,身心透支;四是長久的不良情緒影響。有亞健康的人常感到無緣無故的頭痛、兩眼發黑、疲乏無力、失眠、心緒不寧、心慌甚至視力模糊、自我感覺不佳,工作、學習能力大不如從前。
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將明顯影響工作效能和生活、學習質量,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影響健康壽命,應該“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對此,專家對身陷“亞健康”狀態的人有如下建議:放棄無意義的固執;勇于做個“挑戰者”,嘗試新的學習、工作方法,甚至嘗試一些極限運動;學會制訂計劃表;通過溝通釋放壓力;堅持勞逸結合;一目三餐按時按量;嘗試打破現狀,改善工作方法和嘗試新的工作。
2.亞心理健康含義及特點(1)什么是亞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學通常根據心理測驗統計結果、癥狀分析、個人內心體驗等方面來評價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用健康與不健康來表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