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系統掌握客觀、準確的地理國情信息,是制定和實施國家發展戰略與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各類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大中城市是我國地理國情普查的典型區之一,以地理國情數據為基礎,針對大中城市發展中的一些特殊問題和迫切需求開展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大中城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研究:以蘭州市為例》首先研究大中城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的方法論基礎,包括總體技術流程和關鍵技術方法;在此基礎上,選取蘭州市作為典型研究區域,從資源利用、生態文明、社會民生、區域經濟、城鎮發展五個維度進行專題分析評價,通過建立指標體系,測算國情指數,科學揭示大中城市基本國情要素的空間分布格局、空間結構特征、空間相關關系,以及地域差異等客觀規律。
《大中城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研究:以蘭州市為例》可作為各級測繪部門、城市規劃部門、環保部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相關專業科研工作參考用書等。
為全面掌握我國地理國情現狀,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國務院于2013-2015年組織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2015年9月7日,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文(國普統計[2015]28號)確定甘肅省為“國家級綜合統計分析試點單位”,蘭州市為“典型大中城市城鎮發展綜合統計分析試點之一”,要求以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為基礎,融合人口、GDP等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并結合地區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綜合統計分析,形成“典型大中城市城鎮發展綜合統計分析試點報告”。作為試點工程,蘭州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與分析研究的項目成果將有助于完善我國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的技術方法體系和成果形式設計,為各省(區、市)及全國其他大中城市開展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及成果應用總結經驗和奠定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2014年,我們有幸承擔了“蘭州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與分析研究”的項目任務。經過課題組歷時兩年的辛勤工作,項目終于完成,并于2016年5月26日順利通過評審,受到甘肅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及省內相關專家的一致好評和肯定。項目完成以后,我們有充裕的時間對已完成的課題成果進行重新審視.對項目研究過程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原來“蘭州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與分析研究”綜合報告的基礎上,增加了對于我國大中城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一般方法論的總結和提煉,補充了我們對大中城市地理國情專題評價的一些最新認識和研究成果。懷著野人獻曝的心情,在此提交出版,以期對我國同類地區開展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提供借鑒,并有效促進本領域的學術交流。
本書綜合運用地理學、經濟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思想,借鑒資源利用、生態承載力、福利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新型城鎮化等領域的學術積累,結合GIS和應用統計分析技術,對城市和區域發展中的資源利用、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經濟增長、城鎮化質量等重大問題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過建立指標體系,測算國情指數,揭示各類國情要素的空間關聯和空間分異特征。本書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創新。
(1)本書提出大中城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的總體技術流程和關鍵技術方法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推廣價值。總體技術流程包括評價主題確定、數據處理、指標計算、分級評估;關鍵技術方法包括指標體系構建、綜合評價模型、空間分異表達等內容,能夠為我國典型大中城市,以及更大尺度地域空間的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鑒。
(2)利用國情普查數據,輔以其他社會經濟數據,研究蘭州城市發展中的土地利用、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經濟發展、城鎮化等重大問題,極大地發揮了普查數據精確性和即時性的優勢,使得統計分析成果更加具有客觀性。
(3)在不同屬性數據整合的基礎上,綜合統計分析的主題選擇和技術方法呈現出一定的交叉性和綜合性,符合自然和人文學科交叉與合作的國際化研究趨勢,使得統計分析成果的科學性得到增強。
(4)得益于國情普查數據的全覆蓋和高密度優勢,從縣區和鄉鎮/街道兩個層次開展綜合統計分析,尤其是鄉鎮/街道尺度的研究是對蘭州市城市問題研究的重大突破,使統計分析成果具有堅實的微觀基礎。
查看全部↓
前言
第一章 大中城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與分析的方法論基礎
第一節 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概述
第二節 大中城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的目標與意義
第三節 大中城市地理國情綜合統計分析的方法與技術
一、總體技術流程
二、關鍵技術方法
第二章 蘭州市土地利用水平評價
第一節 蘭州市土地利用現狀與問題
一、地形地貌特征
二、土地利用類型
三、土地利用問題
第二節 蘭州市土地利用水平評價方法、指標與數據
一、指標體系構建
二、準則域的指標值計算
三、目標域的綜合值計算
四、土地利用耦合度
五、土地利用耦合協調度
第三節 蘭州市土地利用水平評價結果
一、土地利用程度評價
二、土地利用效率評價
三、土地利用效益評價
四、土地利用可持續性
五、土地利用水平綜合評價
六、土地利用耦合度與協調性分析
第四節 蘭州市土地利用水平類型區劃與管治對策
一、低度耦合協調區
二、高度耦合協調區
三、中度耦合協調區
第三章 蘭州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第一節 蘭州市生態環境現狀與問題
一、大氣污染嚴重
二、水土流失嚴重
三、土地鹽堿化和沙化
四、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第二節 蘭州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方法、數據與過程
一、“壓力一狀態一響應”模型
二、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計算
三、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四、確定權重
五、計算綜合指數
六、PSR協調度
第三節 蘭州市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
一、生態環境壓力
二、生態環境狀態
三、生態環境響應
四、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
五、PSR協調度分析
第四節 結論與對策
第四章 蘭州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
第一節 蘭州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分布現狀
一、蘭州市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情況
二、蘭州市基本醫療資源配置情況
三、蘭州市公共交通資源配置情況
第二節 蘭州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模型及指標
一、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科學內涵及理論基礎
二、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計算
三、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四、確定權重
五、計算公共服務綜合指數
六、計算公共服務均等化指數
第三節 蘭州市公共服務綜合水平評價結果
一、蘭州市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總體情況
二、蘭州市基礎教育服務水平評價結果
三、蘭州市基本醫療服務水平評價結果
四、蘭州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評價結果
第四節 蘭州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評價
一、區縣之間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比較
二、街道之間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比較
三、建制鎮之間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比較
四、鄉之間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比較
五、區縣內部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比較
第五章 蘭州市區域發展潛力評價
第一節 蘭州市經濟發展現狀與問題
一、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但城市綜合實力依然較小
二、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大,城鄉二元結構明顯
三、經濟發展面臨用地不足和生態環境承載力小的制約
第二節 蘭州市區域發展潛力評價方法
一、區域發展潛力基礎模型
二、經濟發展潛力評價的指標體系
三、區域經濟潛力評價方法TOPSIS方法
第三節 蘭州市經濟發展潛力分析
一、經濟發展拉動力
二、交通區位支撐力
三、土地資源保障力
四、經濟發展潛力
第四節 蘭州市經濟發展潛力制約因素分析
一、經濟發展潛力制約因素判析
二、類型區劃分及應對策略
第六章 蘭州市城鎮化質量評價
第一節 蘭州市城鎮化現狀與問題
一、城市總體規模逐步增大,人口城鎮化率快速提高
二、城鎮化水平不均衡,極化效應和“中心-外圍”特征明顯
三、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綜合服務能力和質量日益提高
第二節 蘭州市城鎮化質量評價模型
一、城鎮化質量的評價維度
二、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計算
三、熵權TOPSIS評價模型
第三節 蘭州市城鎮化質量評價結果
一、蘭州市城鎮化質量基本情況
二、經濟發展質量評價
三、公共服務質量評價
四、人居環境質量評價
五、基礎設施質量評價
第四節 蘭州市城鎮化質量分類評價
一、城鎮化水平與城鎮化質量關系評價
二、城鎮化質量滯后類型區劃
第七章 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 地理國情統計分析是開展區域系統研究的重要基礎
第二節 研究專題的確定應該加強綜合性與專業性深度融合
第三節 統計分析的技術和方法應強調學科交叉與實際應用
一、以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為主,綜合運用其他部門的數據
二、綜合統計分析的技術和方法應加強系統性與集成性創新
三、重點聚焦區域地理國情現狀評估、潛力分析和趨勢預測
四、形成各類地理國情指標、指數,并向社會公開發布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