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信息。是現代經濟活動中所必不可少的經濟語言,能解讀這些神秘的數據,成為每個經濟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統計學原理主要講述的是統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這“三基”,對于了解統計數據、掌握解讀統計數據的技巧有很大的幫助。
《新編統計學原理》從趣味性、實用性、知識性出發,注重從實際資料入于,引導讀者領悟統計思想、掌握統計方法,學會運用統計數據說明經濟現象,進而達到解讀統計數據的目的。
在編寫過程中,《新編統計學原理》作者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總結歸納學生的疑難問題,詳細解析統計學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附有大量練習以強化學習效果。《新編統計學原理》適合廣大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使用。
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如何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這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所面臨的根本問題。與高等教育相區別的是高等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動手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學制較短、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等客觀因素,使得培養目標在效果上打了折扣。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使我們培養的人才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
統計學原理是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經濟管理類專業所必須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應用范圍很廣的方法論科學。要學好這門課程,必須聯系實際地理解統計基本原理,掌握統計基本方法和技能,還要勤思考、多練習,通過對各種統計資料的閱讀、理解,打開通向統計理想境界之門。
為了幫助廣大的高職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掌握這門課程,我們編寫了《新編統計學原理》一書。本書每一章包含七個內容: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引導案例、學習內容、思考與練習、統計資料示例、實訓訓練,目的是便于學生掌握各章節知識要點,并培養其解讀統計資料的能力。本書主要有以下特點:
1.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在每一章中明確指出了本章的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幫助學生理解本章的學習內容。
2.形式簡明,語言通俗。考慮到高職教育的特點,每一章都系統歸納了基本知識點及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3.內容精細,深入淺出。本書對每一章中較難理解的重點和難點都給予恰到好處的點撥,力求內容的趣味性、實用性、知識性。
4.思路清晰,條理有序。本書對每一章的各種題型范衍進行了詳細地解析。
5.題型多樣,強化訓練。書中給出了大量的、形式各異的練習題,便于加強理解、鞏固知識。
6.案例引導,注重能力訓練。在每一章中設計了引導案例、統計資料示例和實訓訓練,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方。
本書是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改革實踐,針對學生學習中感到較為疑難的問題和容易出錯的問題而編寫,針對性強,適用面廣。相信對學生領會、理解統計知識,把握統計思想,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編寫過程中,作者在承擔了繁重教學任務的同時,參閱了大量資料,悉心撰寫,并數次溝通、交流,力求數據準確、內容翔實。但是,由于水平有限,疏漏與偏誤在所難免。
本書的作者和分工如下:艾軍(北京市電子工業干部學校高級講師)編寫第一章、第九章;蘇平(首鋼工學院講師)編寫第二章、第三章;寇俊卿(北京培黎職業學院講師)編寫第四章、第五章;彭金梅(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編寫第六章;陳捷(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講師)編寫第七章、第八章。
根據統計學科的發展和高職教育教學的需要,我們還將適時對本書進行修訂和完善。懇請讀者將使用本書的建議和意見及時反饋給我們,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對統計的基本認識
第二節 統計工作過程與方法
第三節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第四節 統計的組織管理與法制
本章小結
統計資料示例
思考與練習
實訓
第二章 統計調查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統計調查的意義和分類
第二節 統計調查方案設計
第三節 統計調查方式
第四節 統計調查問卷的設計
本章小結
統計資料示例
思考與練習
實訓
第三章 統計整理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統計整理的意義和步驟
第二節 統計分組
第三節 分布數列
第四節 統計整理的結果
本章小結
統計資料示例
思考與練習
實訓
第四章 綜合指標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總量指標
第二節 相對指標
第三節 平均指標
第四節 標志變異指標
第五節 是非標志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本章小結
統計資料示例
思考與練習
實訓
第五章 時間數列分析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時間數列的意義和種類
第二節 時間數列的水平分析指標
第三節 時間數列的速度指標
第四節 動態趨勢分析
本章小結
統計資料示例
思考與練習
實訓
第六章 統計指數
學習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統計指數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綜合指數
第三節 平均指數
第四節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
第五節 平均指標指數及分析
第六節 常用經濟指數
本章小結
統計資料示例
思考與練習
實訓
第七章 抽樣推斷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抽樣推斷概述
第二節 抽樣誤差:
第三節 簡單隨機抽樣估計的方法
第四節 抽樣組織設計
本章小結
統計資料示例
思考與練習
實訓
第八章 相關與回歸分析
學習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相關分析的意義和內容
第二節 直線相關的測定
第三節 回歸分析
本章小結
統計資料示例
思考與練習
實訓
第九章 統計綜合分析與統計報告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引導案例
學習內容
第一節 統計綜合分析的特點和任務
第二節 統計綜合分析的原則、程序和方法
第三節 統計綜合評價與統計分析報告
統計分析報告示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實訓
附錄
參考文獻
(三)按其計量單位不同分類
1.實物單位
實物單位是根據事物的自然屬性和特點確定計量單位所形成的總量指標,也稱實物指標。實物指標能夠具體、形象地表現總體數量,但是不易于進行綜合、匯總。
2.貨幣單位
貨幣單位是以貨幣單位作為價值尺度來計量事物的總量指標,也稱價值指標。價值指標可以彌補實物指標的局限,對不同總體可以進行綜合與匯總,概括性強,但是它的抽象性較明顯,不易從該數據中直接判斷總體的實物形態。
3.勞動單位
勞動單位是使用勞動時間表示計量單位的總量指標,一也稱勞動量指標。如使用工日、工時計量的總量指標。勞動量指標通常用于人力資源統計及勞動量統計分析。三、應用總量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1)統計總量指標要有明確的統計含義、范圍和計算方法。只有明確總量指標的含義,才能正確地劃分它的范圍,正確確定它的計算方法,進而正確計算總量指標。
(2)必須注意統計對象是屬于時期現象還是時點現象。
(3)在計算實物指標時,應注意現象的同類性。只有同類現象才能計算實物總量,而同類性是由事物的性質決定的。
(4)使用統一的計量單位。對同一個總量指標在不同時間、地點、單位進行計量時,其計量單位應該一致,不一致時應進行換算使之統一,以便于對比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