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修理的基本知識、機械設備的拆卸與裝配、機械修理中的零件測繪設計、機械失效零件的修復技術、機械設備修理的檢研具的選用、機械設備修理精度檢驗和典型機械設備的修理等內容,各章后均附有思考題與習題。書中采用了新國標規定的名詞術語,較系統地介紹了尺寸鏈知識在機械設備修理中的應用,以及在機械設備修理中所采用的新理論、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
《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第2版)》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院校、業余職工大學有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大專院校和從事機械設備維修與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或作為企業、工廠中設備維修部門、管理部門工人的自學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自1999年出版以來,受到了廣大師生和機械維修界同行的支持與幫助,于2006年8月被教育部評審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編者在此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隨著工業現代化的發展,宇航、軍工、機械、電子等行業對機械設備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要提高機械設備的修理質量,就必須深入研究機械設備修理領域中的新理論和各種工藝誤差因素對修理質量影響的規律,同時需要進行大量的科學試驗和生產實踐,并采用新理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以及科學管理等措施。在本次修訂過程中,編者正是本著這一理念努力做好修訂工作,為讀者推出了《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的第2版。
修訂后的《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1)在保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第1版總體框架的基礎上,刪除了錐齒輪的測繪、蝸桿蝸輪的測繪、萬能升降臺銑床的修理和橋式起重機的修理等內容,調整了部分章節的結構,減少了篇幅,精簡了內容,使全書結構更緊湊、內容更精湛、問題闡述更全面。
2)按教育部的要求,突出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特色,本教材遵循以應用為主的原則,圍繞機械設備修理的技術問題組織內容,注重培養學生對機械設備進行修理和故障分析的能力,解決機械設備現場修理技術問題的能力,在機械設備修理過程中采用新理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能力。
3)適應了“準確服務于培養目標,更新技術方法和提高技術應用水平”的社會新形勢,《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所闡述的機械設備修理的基本理論、機械失效零件的修復技術和典型機械設備的修理工藝等內容,突出了“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體現了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思想。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院校、業余職工大學有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機械設備修理維護與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或作為工廠企業設備維修、管理部門工人的自學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的修訂工作,主要由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晏初宏老師主持完成。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周秦源老師負責了第四、五、六章的修訂工作,凡進軍老師設計和制作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的電子教案。劉堅副教授在百忙中審閱了全書的修訂稿,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修改建議。此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機電類規劃教材: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的編寫和修訂也參考了唐季盛編寫的《機械設備修理工藝學講義》,在此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修訂工作倉促,書中的缺點在所難免,懇請讀者能一如既往地給予批評指正。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緒論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一章 機械設備修理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機械零件的失效
第二節 設備修理前的準備工作
第三節 尺寸鏈
第四節 修理基準和典型修理作業的內容
第五節 設備零件修理更換的原則
思考題與習題
第二章 機械設備的拆卸與裝配
第一節 機械設備的拆卸
第二節 零件的清洗和檢驗
第三節 機械零部件的裝配
第四節 裝配方法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三章 機械修理中的零件測繪設計
第一節 零件測繪設計的工作過程和一般方法
第二節 一般零件的測繪方法
第三節 標準件和標準部件的處理方法
第四節 圓柱齒輪的測繪
第五節 凸輪的測繪
思考題與習題
第四章 機械失效零件的修復技術
第一節 零件修復工藝概述
第二節 零件的修復工藝
第三節 刮研技術
第四節 機床導軌修理工藝
思考題與習題
第五章 機械設備修理的檢具、研具的選用
第一節 平尺、平板、角尺
第二節 檢驗棒
第三節 研磨棒和研磨套
第四節 水平儀和準直儀
思考題與習題
第六章 機械設備修理精度檢驗
第一節 機械設備修理精度檢驗概述
第二節 機械設備幾何精度的檢驗方法
第三節 裝配質量的檢驗和機床試驗
第四節 機床的特殊檢驗
第五節 機床大修質量檢驗通用技術要求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七章 典型機械設備的修理
第一節 軸與軸承的修理
第二節 絲杠螺母副和曲軸連桿機構的修理
第三節 分度蝸桿副的修理和傳動齒輪的修理調整
第四節 固定聯接和殼體類零件的修理
第五節 臥式車床的修理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一、修理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機械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零部件的破壞往往自表面開始,表面的局面損壞又往往造成整個零件失效,最終導致機械設備的損壞和停產。機械零部件的失效形式主要為變形、斷裂、磨損和腐蝕。
零部件的變形(特別是基礎零部件變形),使零部件之間相互位置精度遭到破壞,影響了各組成零部件的相互關系。國內外汽車行業對發動機缸體(包括使用和長期存放的備用缸體)測試的結果表明,幾乎全部缸體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形,80%以上的缸體變形超出其規定的標準。有人估算變形對壽命的影響在30%左右,對于金屬切削機床類的設備,由于精度要求較高,變形的影響就更加突出。
絕大多數的機械零件、工程構件產生斷裂往往是由疲勞引起,在某些工業部門,疲勞破壞占斷裂事故的80%~90%。通常疲勞破壞起源于表面或內部缺陷處,逐漸形成微裂紋,在循環應力作用下裂紋擴展,最后斷裂。起源于表面的疲勞破壞比起源于內部缺陷的疲勞破壞更為常見。
機械零部件的磨損全部發生在表面,據我國冶金、礦山、農機、煤炭、電力和建材等部門的統計,每年僅因磨料磨損引起的損失就需補充100萬噸鋼材。目前,我國進口機電設備磨損的零部件,每年需花數億美元外匯去購買補充。
機械零部件與腐蝕介質接觸和反應會出現表面腐蝕,其種類很多。據美國、德國等國公布的一些腐蝕損失資料,腐蝕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4%。因腐蝕造成的停產、效率降低、成本增高、產品污染和人身事故等間接損失更為驚人。目前世界鋼鐵年產量約7億噸,其中有1.4億噸因腐蝕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