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學(第2版)》分兩篇: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理論力學部分介紹靜力學基礎、平面力系、空間力系及運動學和動力學。材料力學部分介紹拉伸與壓縮、剪切與擠壓,直梁的彎曲,圓軸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及材料力學中的幾個專題。有※號的章節(jié)是為適應不同教學時數(shù)設置的選講內容。每章后均有小結、思考題和習題。《工程力學(第2版)》還配有電子課件。
《工程力學(第2版)》特色為:注意精選內容,簡化理論推導,聯(lián)系工程實際,重視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高職高專的教學特色。
《工程力學(第2版)》適合于二、三年制高職高專工科院校各專業(yè)(40~64學時)學生使用,也可供職大、電大、成教、函授院校相關專業(yè)學生使用。
新世紀之初,為貫徹教育部推出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應邀參與高職高專工程力學精品教材的撰寫,集往昔拙著教材的素材,按現(xiàn)時高職高專的教學需求,編成此書。書成后又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教材問世以來,各兄弟學校廣泛采用,至今已重印十余次之多,但時隔幾年,回顧審視”有些地方還待進一步簡約,遂有修訂本書第2版之舉。本書符合高職高專院校開設40~64學時工程力學課程之用。書中帶※字的內容可選作教學基本內容,也可作為教師指導下學生的自學材料,以使學生對本學科的基本內容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也便于與其他參考資料接軌,且有一個繼續(xù)提高的基礎。參與本書修訂的有張秉榮、高翔、丁紀平、張麗、張焱。
本書由張秉榮教授任主編,高翔高級工程師任副主編,何春霞教授任主審。
限于水平,錯漏難免,懇請指正。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緒論1
第一篇理論力學
第一章 力的基本運算與物體受力圖的繪制5
第一節(jié) 力的概念5
第二節(jié) 力對點之矩9
第三節(jié) 力偶的概念及其運算法則11
第四節(jié) 力的平移定理13
第五節(jié) 約束與約束力13
第六節(jié) 受力圖16
小結18
思考題19
習題20
第二章 平面問題的受力分析24
第一節(jié) 平面力系的簡化24
第二節(jié)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應用26
第三節(jié) 靜定與靜不定問題及物體系統(tǒng)的平衡30
第四節(jié) 考慮摩擦時的平衡問題35
小結42
.思考題43
習題44
第三章 空間問題的受力分析50
第一節(jié) 力在空間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50
第二節(jié) 力對軸之矩53
第三節(jié)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54
第四節(jié) 重心與形心57
小結61
思考題62
習題62
第四章 運動力學簡介65
第一節(jié) 用解析法研究點的運動65
第二節(jié) 剛體的基本運動70
第三節(jié) 用幾何法研究點與剛體的平面運動74
第四節(jié) 質點動力學81
第五節(jié) 剛體繞定軸轉動的動力學方程85
第六節(jié) 質點系的動靜法88
第七節(jié) 動力學普遍定理90
第八節(jié) 動能定理(能量法)95
小結103
思考題104
習題105
第二篇材料力學
第五章 拉伸(壓縮)、剪切與擠壓的強度計算115
第一節(jié) 軸向拉伸與壓縮的概念、截面法、軸力與軸力圖115
第二節(jié) 拉、壓桿橫截面上的應力、應變及胡克定理117
第三節(jié) 材料在拉、壓時的力學性能121
第四節(jié) 拉、壓桿的強度計算與拉壓靜不定問題125
第五節(jié) 剪切與擠壓129
小結133
思考題134
習題134
第六章 扭轉與彎曲的強度和剛度計算138
第一節(jié) 圓軸扭轉時的內力、應力和強度計算138
第二節(jié)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與剛度計算143
第三節(jié) 彎曲內力145
第四節(jié) 梁彎曲時的強度計算153
第五節(jié) 梁的剛度計算158
第六節(jié) 提高梁的強度和剛度的措施163
小結164
思考題165
習題166
第七章 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172
第一節(jié) 拉壓與彎曲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172
第二節(jié) 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175
小結177
思考題178
習題178
第八章 材料力學中的幾個專題181
第一節(jié) 動載荷181
第二節(jié) 沖擊載荷182
第三節(jié) 交變應力184
第四節(jié) 壓桿穩(wěn)定189
小結195
思考題196
習題196
附錄199
附錄A 工程力學綜合練習199
附錄B 型鋼表201
參考文獻211
靜力學是研究物體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力系是指作用于同一物體上的一組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作用于該物體上的力系稱為平衡力系。
靜力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建立力系的平衡條件,并借此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靜力學建立力系平衡條件的主要方法是力系的簡化。所謂力系的簡化,就是用簡單的力系代替復雜的力系,當然,這種代替必須在兩力系對物體的作用效應完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對同一物體作用效應相同的兩力系,彼此稱為等效力系。若一個力與一個力系等效,則稱此力為該力系的合力。
綜上所述,靜力學將研究的主要問題是:
1)力系的簡化。
2)建立物體在各種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條件。
本章則主要介紹力的基本運算與物體受力圖的繪制。
第一節(jié)力的概念
一、力的定義
力的概念產生于人類的生活及所從事的生產勞動之中。當人們用手握、拉、擲及舉起物體時,由于肌肉緊張而感受到力的作用,這種作用廣泛存在于人與物及物與物之間。例如,奔騰的水流能推動水輪機旋轉,錘子的敲打會使燒紅的鐵塊變形等。可見,力作用于物體將產生兩種效果:一種是使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稱為力的外效應;另一種是使物體產生變形,稱為力的內效應。理論力學研究對象的模型為剛體,故不涉及力的內效應。
綜上所述,在靜力學的范疇內,力可定義為: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將引起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
1.力的三要素
實踐證明,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應,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的位置所決定的,這三個因素稱為力的三要素。例如,用扳手擰螺母時,作用在扳手上的力,因大小不同,或方向不同,或作用點不同,它們產生的效果就不一樣(見圖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