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控制基礎(第2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之一。它嚴格遵循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案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強調機、電、液(氣)控制技術的有機結合。
《機械控制基礎(第2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共八章,主要內容包括: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繼電器一接觸器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與應用技術,工廠供電與安全用電基本常識,液壓與氣動控制技術,機、電、液(氣)聯合控制技術的應用等。
《機械控制基礎(第2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在對當前企業進行了大量調研、按照社會需求和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而制定的大綱的基礎上編寫的,有廣泛的適應性。它不僅適應職高、技校、中專等職業學校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需要,也適合其他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機械控制基礎(第2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是在對當前企業進行了大量調研、按照社會需求和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而制定的大綱的基礎上編寫的,有廣泛的適應性。它不僅適應職高、技校、中專等職業學校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教學需要,也適合其他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本書自2001年第1版出版后,很多學校都選用了該教材,需求量比較大,并且對教材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在此基礎上,我們邀請了部分企業和學校的有關專家、教師對第1版教材進行了認真的研討,對原教材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
第2版教材更加貼近生產實際,力求培養學生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主要有以下特點:
1)本書主要講述交、直流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電子單元電路的基本原理,電氣、液壓與氣動控制的基本知識,使學生掌握工廠供電和用電的基本常識,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基本電路,使用常規電工、電子器件與設備,排除常見機械加工設備中常見的電氣、液壓與氣動控制系統故障的基本能力,掌握PLC的基本使用方法,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基礎。
2)本書把過去的《電工技術》、《電子技術》、《電氣控制》、《液壓與氣動》等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新型課程體系,克服了過去同樣內容在幾門課程中都講,純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應用聯系不緊密的缺點。例如,本書在講完“電工技術”和“模擬電子技術”后,接著講述“繼電器一接觸器控制技術”,將過去《電工技術》中講述的“電動機”和“常用低壓電器”等內容直接編入“繼電器一接觸器控制技術”這一章,避免了內容的重復,同時“繼電器一接觸器控制技術”也正是前面所講述知識的一個應用,做到了內容緊密的銜接。
本書緒論、第六、八章由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武友德副教授編寫;第一、二、四章由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向守兵副教授編寫;第三、五章由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韓偉副教授編寫;第七章由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王明哲副教授編寫。
本書由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武友德副教授主編,由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米林研究員擔任主審。參加審稿的還有東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曹劍綿高級工程師、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川江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王頡高級工程師、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甄瑞麟高級講師、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夏克堅高級講師、福建工程學院翁其金教授等。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陳嵐講師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謝。另外,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有關資料,在此也對這些資料的提供者表示感謝。
本書雖然經過多次的修改和審核,但由于編者的水平有限,不妥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切希望批評指正。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緒論
第一節 電工和電子技術概述
第二節 設備電氣控制概述
第三節 液壓與氣壓傳動概述
第四節 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學習方法
第一章 電工技術
第一節 直流電路
第二節 正弦交流電路
第三節 三相交流電路
第四節 變壓器
習題
第二章 模擬電子技術
第一節 半導體二極管及其應用
第二節 半導體三極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
第三節 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
習題
第三章 繼電器.接觸器控制技術
第一節 電動機
第二節 常用低壓電器
第三節 繼電器.接觸器基本控制電路
第四節 典型機床電氣控制
習題
第四章 電力電子技術
第一節 半導體二極管整流電路
第二節 濾波電路
第三節 穩壓電路
第四節 晶閘管可控整流電路
習題
第五章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原理與應用技術
第一節 可編程序控制器概述
第二節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結構與
工作過程
第三節 可編程序控制器程序的表達方式
第四節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統
第五節 編程器及其操作
第六節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應用習題
第六章 工廠供電與用電基本常識
第一節 電能
第二節 合理用電和安全用電常識
習題
第七章 液壓與氣動控制技術
第一節 液壓傳動的基礎知識
第二節 液壓元件及輔助裝置、液壓基本回路
第三節 氣壓傳動系統及組成元件
習題
第八章 機、電、液(氣)聯合控制
技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機、電、液(氣)聯合控制技術的應用
習題
參考文獻
緒論
第一節電工和電子技術概述
一、電能的應用及其與生產發展的關系
電工學是研究電能在技術領域中應用的技術基礎課程。電能的應用范圍是極其廣泛的。現代一切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不與電有著密切的關系。
電能的應用,在生產技術上曾引起了劃時代的革命。在現代工業、農業及國民經濟的其他各個部門中,逐漸以電力作為主要的動力來源。工業上的各種生產機械沒備(如機床、起重機、軋鋼機、鍛壓和鑄造設備等)都是用電動機來驅動的。機械制造工藝,如電鍍、電焊、高頻淬火、電爐冶煉金屬、電蝕加工、超聲波加工、電子束和離子束加工等,都是電能的應用。對生產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如長度、速度、壓力、溫度、水位、流量等),都可用電的方法來測量和進行自動調節,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農業上將日益廣泛地采用電力排灌設備、糧食和飼料的電力加工裝置等。電也是現代物質、文化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如電燈、電話、電影、電視、無線電廣播及X射線透視等都是電能的應用。
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電子技術得到高度發展和廣泛應用(如空間電子技術、生物醫學電子技術、信息處理和遙感技術、微波應用等),它對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起著變革性的推動作用。電子工業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技術基礎。電子工業的發展速度和技術水平,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高度發展及其在生產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直接影響到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建設,關系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速度和國家的安危,也直接影響到億萬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關系著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
此外,工業生產中為了實現自動控制和調節,也可以利用傳感器將非電量轉換為電量(信號)。控制利用電能可以達到高度自動化。例如,能控制生產過程或設備,實現程序控制、數字控制或最佳狀態控制;能檢測生產過程的各種參數,并轉換成一定的電信號,實現自動調節和管理自動化。利用電能還能實現巡回檢測、分析數據、程序顯示、處理故障等功能。所以,電能的應用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
二、電工和電子技術發展概況
現在,人們已經掌握了大量的電工技術方面的知識,而且電工技術還在不斷地發展著。這些知識是人們長期勞動的結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