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內容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人格與自我認知、情緒管理、壓力管理與入學適應、戀愛心理及性心理、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學習心理健康、常見心理障礙、心理咨詢與治療、珍愛生命、積極心理與大學生活等。
前 言
進入大學后,大學生在環境適應、專業選擇、人格發展、自我管理、人際關系、戀愛情感、學習適應與求職擇業等方面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引起不可忽視的個人危機和社會危機。隨著我國經濟和文化水平的整體發展,大學生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個體在良好生理狀態基礎上的自我和諧,以及與外部社會環境和諧所表現出的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就是希望怎么樣可以讓自己更健康、更快樂、更幸福。
大學生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并進行充分發揮,用畢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大學生應該發現和發展出自我最有價值的地方,并充分利用這些能力和天分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在當代社會,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得到了廣泛認可,而良好的心境體驗能夠使生活變得充實且富有意義。如何使當代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境體驗、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過有意義和幸福的生活等,是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課程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教育部辦公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文件指出:“高校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應的課程體系,學校應開設必修課或必選課,給予相應學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高校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科學規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切實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受到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前所未有的重視。
編者所在的大學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針對全校新生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識必修課程。為有針對性地滿足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需求,學校成立了教材編寫組,以對教材內容進行修訂和調整。
教材編寫注重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教材內容緊扣與大學生緊密相關的學習與生活問題,既有理論基礎,更有實踐經驗。在教材的各個章節中,穿插案例和心理測試題目,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并學會一些心理減壓方法,這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1章講述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第2章講述大學生人格與自我認知,第3章講述大學生情緒管理,第4章講述大學生壓力管理與入學適應,第5章講述大學生的戀愛心理與性健康,第6章講述大學生最關心的人際交往,第7章講述大學生的學習問題,第8章講述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第9章介紹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和技術,第10章講述大學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第11章講述積極心理學理論。
本書由劉時新擬定章節編寫提綱。第1章由孫國勝編寫,第2章由劉時新編寫,第3章由周軼瓊和崔佳編寫,第4章由許立橋編寫,第5章由薛春艷和胡晶晶編寫,第6章由薛春艷和林莉編寫,第7章由孫蕊芳編寫,第8章由劉小麗和范逸萍編寫,第9章由張勇編寫,第10章由薛春艷編寫,第11章由劉運顯和崔佳編寫。全書最后由劉時新統一修改和定稿。
本書可以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指導性書籍,也可作為大學生了解心理學知識以及開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讀物。我們期待大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過有意義、幸福的生活。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專家和同行的書籍、論文等文獻資料,在此向相關學者表示由衷的感謝! 由于參加本教材編寫的老師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錯誤和不足,謹請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6年7月
第1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 1
1.1 大學生心理發展 1
1.1.1 心理發展的含義 1
1.1.2 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 2
1.1.3 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2
1.2 大學生心理健康 4
1.2.1 科學的健康觀 4
1.2.2 心理健康及界定原則 6
1.2.3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和內涵 9
1.3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 11
1.3.1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個體意義 12
1.3.2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意義 13
1.4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4
1.4.1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因素分析 14
1.4.2 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 18
第2章 大學生人格與自我認知 21
2.1 人格特質 24
2.1.1 氣質 24
2.1.2 性格 30
2.2 積極特質 33
2.2.1 大五人格模型 33
2.2.2 特質相關性優勢的影響 34
2.3 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35
2.3.1 大學生人格偏差的成因 35
2.3.2 大學生健全人格的特征 36
2.3.3 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40
2.4 自我認知 45
2.4.1 自我認知的內容 46
2.4.2 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特點 48
第3章 大學生情緒管理 53
3.1 情緒概述 53
3.1.1 情緒的定義 53
3.1.2 情緒的要素 54
3.1.3 情緒與情感的關系 55
3.1.4 情緒的功能 56
3.2 情緒控制能力 57
3.2.1 情商 57
3.2.2 情緒ABC理論 61
3.3 情緒的表達與處理 64
3.3.1 大學生常見的不良情緒 64
3.3.2 正確情緒表達的方式 68
第4章 大學生壓力管理與入學適應 73
4.1 壓力與壓力應對 73
4.2 壓力源及特點 75
4.2.1 壓力源 75
4.2.2 壓力源特點 78
4.3 壓力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 79
4.3.1 壓力與健康的關系 79
4.3.2 壓力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 80
4.4 壓力管理 82
4.4.1 壓力應對方式的含義 82
4.4.2 大學生壓力應對的影響因素 82
4.4.3 大學生壓力管理策略 84
4.5 大學新生入學適應 86
4.5.1 大學新生入學適應過程中的壓力及其表現 87
4.5.2 大學新生入學適應過程中的壓力應對 90
第5章 大學生戀愛心理及性心理 95
5.1 愛情 95
5.1.1 愛情的定義 95
5.1.2 愛情的發展 96
5.1.3 愛情的心理學理論 97
5.2 戀愛之自我認識 105
5.2.1 戀愛自我認識的途徑 106
5.2.2 戀愛男女的風格特點 108
5.3 大學生的戀愛心理 113
5.3.1 大學生戀愛的類型與特點 115
5.4 大學生戀愛挫折與心理調試 116
5.4.1 失戀 116
5.4.2 單戀 121
5.4.3 多戀 122
5.5 大學生戀愛能力的培養 122
5.6 性心理的發展和大學生性心理特點 125
5.6.1 性心理的發展階段 125
5.6.2 大學生性心理的特點 127
5.7 大學生性心理問題及調適 128
5.7.1 性夢 128
5.7.2 性幻想 129
5.7.3 手淫(性自慰) 129
5.7.4 邊緣性行為 130
5.7.5 婚前性行為 131
5.8 婚姻 132
5.8.1 婚姻類型 132
5.8.2 如何經營婚姻,讓我們的愛情更穩定 134
第6章 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 139
6.1 人際關系概述 139
6.1.1 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139
6.1.2 人際關系的成分 141
6.1.3 人際關系發展的規律 142
6.2 人際交往及影響因素 145
6.2.1 人際關系形成的基礎 145
6.2.2 人際關系的類型 147
6.2.3 人際關系的心理效應 149
6.3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 151
第7章 大學生學習與心理健康 159
7.1 大學生的學習心理 159
7.1.1 大學生的學習 159
7.1.2 大學生學習與心理健康 162
7.1.3 大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 164
7.1.4 大學生學習的心理問題 165
7.2 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調試 167
7.2.1 學習動機的調適 168
7.2.2 學習注意力的調適 170
7.2.3 學習疲勞的調適 171
7.2.4 考試焦慮的調適 173
7.3 大學生學習心理的優化 175
7.3.1 學習理念的優化 175
7.3.2 學習目標的優化 176
7.3.3 學習時間的管理優化 177
7.3.4 學習方法的優化 178
第8章 大學生常見心理障礙 180
8.1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分類 181
8.1.1 神經癥 181
8.1.2 適應障礙 185
8.1.3 網絡成癮 187
8.2 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190
8.2.1 家庭的影響 190
8.2.2 社會的影響 191
8.2.3 學校的影響 192
8.2.4 學生自身的原因 193
8.3 心理障礙的治療 194
第9章 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治療 197
9.1 心理咨詢 197
9.1.1 心理咨詢概述 197
9.1.2 心理咨詢的技術 201
9.1.3 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 203
9.1.4 大學生心理咨詢的內容 206
9.2 音樂心理治療 207
第10章 珍愛生命 216
10.1 認識生命 217
10.1.1 生命探源——認識生命的內涵 217
10.1.2 生命畫軸——了解生命的歷程 219
10.1.3 生命潛藏——探索生命的價值 221
10.2 尊重生命 222
10.2.1 健康生活,迎向“向日葵”人生 223
10.2.2 享受生命,珍惜現在 225
10.2.3 對生命負責,擁有快樂的未來 227
10.2.4 尊重他人生命,心存悲憫之心 228
10.3 珍愛生命 231
10.3.1 讓生命如花般綻放——應對挫折,珍惜生命 232
10.3.2 不拋棄生命,不放棄未來——預防自殺,守護生命 238
10.3.3 冬季里的暖陽——臨終撫慰,關懷生命 243
第11章 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活 248
11.1 積極心理學的緣起 248
11.2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250
11.2.1 積極情緒 250
11.2.2 積極人格 251
11.2.3 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 252
11.3 積極心理學的幾個重要概念 254
11.3.1 習得性無助 255
11.3.2 沉浸體驗 256
11.3.3 自我效能感與積極自我 257
11.4 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塑造 259
11.4.1 積極的認知品質 259
11.4.2 積極的情緒品質 260
11.4.3 積極的意志品質 261
11.4.4 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 262
參考文獻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