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第二版的基礎上,經全面修訂而成。這次修訂充分借鑒了國內外金融證券研究領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并力求貼近和反映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來的改革實踐,以滿足證券投資學教學質量提高的要求。
本書除導論外共分為四篇。
第一篇是基本知識篇,系統講述關于證券投資工具。證券市場和資產定價的一般性基礎知識。這是深入進行資本市場領域研究和證券投資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知識。
第二篇是基本分析篇,系統講述證券投資的宏觀經濟分析、產業周期分析、公司財務分析和公司價值分析等內容。
第三篇是技術分析篇,系統講述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的基本理論、方法和若干主要技術指標。
第四篇是組合管理篇,系統講述證券組合管理、投資組合管理業績評價等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財經類各專業特別是金融學專業的本科教材,也可以作為金融證券從業人員和證券投資者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參考用書。
吳曉求,江西省余江縣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應用經濟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學術兼職: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村金融學會常務理事。
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緊運行論》(1991)、《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分析》(1992)、《經濟學的沉思——我的社會經濟觀》(1998)、《資本市場解釋》(2002)、《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資本市場》(2002)、《市場主導與銀行主導——金融體系在中國的一種比較研究》(2006)、《中國資本市場分析要義》(2006)、《夢想之路一吳曉求資本市場研究文集》(2007)、《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系列圖書。
導論
基本知識篇
第1章 證券投資工具
1.1 投資概述
1.2 債券
1.3 股票
1.4 證券投資基金
1.5 金融衍生工具
第2章 證券市場
2.1 證券市場概述
2.2 證券市場的微觀主體
2.3 股票價格指數
2.4 證券市場監管
第3章 資產定價理論及其發展
3.1 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資產定價理論
導論
基本知識篇
第1章 證券投資工具
1.1 投資概述
1.2 債券
1.3 股票
1.4 證券投資基金
1.5 金融衍生工具
第2章 證券市場
2.1 證券市場概述
2.2 證券市場的微觀主體
2.3 股票價格指數
2.4 證券市場監管
第3章 資產定價理論及其發展
3.1 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資產定價理論
3.2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資產定價理論
3.3 20世紀80年代以后興起的行為金融學
基本分析篇
第4章 證券投資的宏觀經濟分析
4.1 宏觀經濟分析概述
4.2 宏觀經濟運行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4.3 宏觀經濟政策與證券市場
4.4 本章案例
第5章 證券投資的產業周期分析
5.1 產業的生命周期
5.2 產業周期性在證券市場上的表現
5.3 行業的其他特征分析
5.4 本章案例
第6章 公司財務分析
6.1 概述:如何閱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
6.2 基于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管理分析
6.3 基于損益表的經營效益分析
6.4 基于現金流量表的現金流分析
第7章 公司價值分析
7.1 基于公司收益和現金流的估值方法
7.2 資本結構——企業價值與股權價值
7.3 股權結構與股權分置改革
7.4 上市公司的發展能力分析
技術分析篇
第8章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概述
8.1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
8.2 市場行為的四個要素:價、量、時、空
8.3 技術分析方法的分類和局限性
8.4 案例分析
第9章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主要理論與方法
9.1 道氏理論
9.2 K線理論
9.3 支撐壓力
9.4 形態理論
9.5 其他主要技術分析理論和方法
第10章 技術指標
10.1 技術指標概述
10.2 市場趨勢指標
10.3 市場動量指標
10.4 市場大盤指標
10.5 市場人氣指標
組合管理篇
第11章 證券組合管理
11.1 證券組合管理概述
11.2 馬科維茨選擇資產組合的方法
第12章 風險資產的定價
12.1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12.2 套利定價理論
12.3 期權定價理論
第13章 投資組合管理業績評價模型
13.1 投資組合管理業績評價概述
13.2 單因素投資基金業績評價模型
13.3 多因素整體業績評估模型
13.4 時機選擇與證券選擇能力評估模型
13.5 進一步的研究
第14章 債券組合管理
14.1 債券定價理論
14.2 可轉換債券定價理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