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2001年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系列教材之一。《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第2版)》將工程材料與熱加工工藝基礎兩門課程的內容進行了有機整合,打破了原來工程材料與成形工藝技術分別自成體系、模塊割裂的格局,建立了避免重復、互動有序、相互聯系的材料與成形技術統一的新體系。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第2版)》以材料的成分-工藝-結構-性能-應用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金屬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及其成形工藝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和工程應用。《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第2版)》共12章,第1章工程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第2章金屬材料的凝固與固態相變,第3章金屬材料的塑性變形,第4章金屬材料熱處理,第5章金屬材料表面改性處理,第6章金屬材料,第7章鑄造,第8章塑性加工,第9章焊接,第10章非金屬材料及其成形,第11章材料質量檢驗與零件失效分析,第12章機械零件材料及成形工藝的選用。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緒論
第1章 工程材料的結構與性能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1.2 晶體材料的原子排列
1.3 非晶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
1.4 合金的晶體結構
1.5 高聚物的結構
1.6 陶瓷的結構
1.7 工程材料的性能
思考題
第2章 金屬材料的凝固與固態相變
2.1 純金屬的結晶
2.2 合金的凝固
2.3 鐵碳合金平衡態的相變基礎
2.4 鋼在加熱時的轉變
緒論
第1章 工程材料的結構與性能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1.2 晶體材料的原子排列
1.3 非晶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
1.4 合金的晶體結構
1.5 高聚物的結構
1.6 陶瓷的結構
1.7 工程材料的性能
思考題
第2章 金屬材料的凝固與固態相變
2.1 純金屬的結晶
2.2 合金的凝固
2.3 鐵碳合金平衡態的相變基礎
2.4 鋼在加熱時的轉變
2.5 鋼在冷卻時的轉變
思考題
第3章 金屬材料的塑性變形
3.1 單晶體和多晶體的塑性變形
3.2 金屬的形變強化
3.3 塑性變形金屬在加熱時組織和性能的變化
3.4 塑性加工性能及影響因素
思考題
第4章 金屬材料熱處理
4.1 退火與正火
4.2 鋼的淬火
4.3 鋼的表面淬火
4.4 鋼的回火
4.5 鋼的淬透性
4.6 固溶熱處理與時效強化
4.7 鋼的化學熱處理
4.8 熱處理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及技術條件標注
4.9 熱處理技術新進展
思考題
第5章 金屬材料表面改性處理
5.1 轉化膜處理
5.2 電鍍
5.3 離子沉積
5.4 熱噴涂
5.5 涂裝
5.6 表面著色和染色
思考題
第6章 金屬材料
6.1 工業用鋼概述
6.2 合金元素在鋼中的作用
6.3 結構鋼
6.4 工具鋼
6.5 特殊性能鋼
6.6 鑄鐵
6.7 鋁及其合金
6.8 銅及其合金
6.9 軸承合金
6.10 新型金屬材料
思考題
第7章 鑄造
7.1 砂型鑄造及其工藝設計
7.2 特種鑄造
7.3 金屬或合金的鑄造性能
7.4 鑄件結構工藝性
7.5 常用合金鑄件的制造
7.6 鑄造新技術及計算機在鑄造中的應用
思考題
第8章 塑性加工
8.1 鍛造成形
8.2 板料沖壓成形
8.3 擠壓、軋制、拉拔成形
8.4 特種塑性加工方法
8.5 塑性加工零件的結構工藝性
8.6 塑性加工技術新進展
思考題
第9章 焊接
9.1 電弧焊
9.2 電阻焊
9.3 摩擦焊、釬焊
9.4 其他焊接方法
9.5 焊接件結構工藝性
9.6 常用金屬材料的焊接
9.7 焊接技術新進展
思考題
第10章 非金屬材料及其成形
10.1 工程塑料及成形
10.2 橡膠及其成形
10.3 膠粘劑及粘接成形工藝
10.4 工業陶瓷及其成形
10.5 復合材料及其成形
思考題
第11章 材料質量檢驗與零件失效分析
11.1 材質檢驗在機械制造中的作用
11.2 材料及工藝質量標準化體系
11.3 材料質量檢驗規程
11.4 材質檢驗技術
11.5 零件失效分析
思考題
第12章 機械零件材料及成形工藝的選用
12.1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藝選用的基本原則
12.2 具體成形方法及改性工藝的選用
12.3 典型零件的材料及成形工藝選擇
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