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方法(理論篇)》由希爾伯特·邁爾所著,語言以學校日常語言為主,適合各種學校類型、級別以及專業的教師使用。本卷向各位呈現了現有的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的教學方法套路,既可用于傳統的班級授課,也可在自主學習中一試。
同時,本書也主張積極推廣行動導向型課堂教學。通過閱讀本書,您會發現,即使是在困難的框架條件下,還是可以用頭腦,用心靈,用雙手實現成功學習。
前言
引言:理論知識與教學行為能力
1.概念解析:“教學行為”、“教學行為能力”以及“理論知識”
2.教學方法理論知識的各個層面
3.頭腦、心靈、雙手合而為一的理論學習?
第一章 教學方法是什么?
1.教學方法的工作定義
1.1 先前理解
1.2 試定義
1.3 工作定義
2.教學方法:是學習助手還是學習束縛?
2.1 學習的藝術性
2.2 方法的辯證法
3.教學行為的制度框架
3.1 學校是什么?
前言
引言:理論知識與教學行為能力
1.概念解析:“教學行為”、“教學行為能力”以及“理論知識”
2.教學方法理論知識的各個層面
3.頭腦、心靈、雙手合而為一的理論學習?
第一章 教學方法是什么?
1.教學方法的工作定義
1.1 先前理解
1.2 試定義
1.3 工作定義
2.教學方法:是學習助手還是學習束縛?
2.1 學習的藝術性
2.2 方法的辯證法
3.教學行為的制度框架
3.1 學校是什么?
3.2 教育學家的期望:是愚蠢無知還是必不可少?
第二章 目標、內容與方法
1.方法的內容
1.1 先前理解與誤解
1.2 教學內容來源
1.3 真實世界在學校中的演繹加工
2.方法的目的
2.1 在學校中應用的方法及學生學習道路
2.2 方法的目標導向
2.3 目標、內容和方法的相互影響
3.烏托邦式的方法概念構想
3.1 直立行走與方法強迫
3.2 分析與批判教學行為的結構網格
第三章 教學行為各層面
1.先行練習
2.教學方法論的基本概念
2.1 教學行為情境/學習情境/課堂情景
2.2 教學行為模式/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基本形式
2.3 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實施過程/課堂教學流程模式和階段圖式
2.4 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形式/分類形式
2.5 教學方法大體形式
2.6 總結和練習
3.媒體概念的相關說明
第四章 課堂教學的分段分期模式
1.問題表述
1.1 澄清概念
1.2 “本土”概念的必要性
2.分段分期模式實例
2.1 約翰·阿莫斯·夸美紐斯——虔誠的信徒
2.2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學生主導型?
2.3 赫爾巴特學派——原罪!
2.4 雨果·高迪希——磨坊少女式?
2.5 海因里希·羅特——晚期資產者?
2.6 彼得·加爾佩林——自我調整者
2.7 批評
3.其他選擇
3.1 洛塔爾·克林貝格——告別模式?
3.2 英戈·舍勒——回歸模式?
3.3 “我知道自己的無知”
第五章 教學行為的整理歸類嘗試
1.教學理念
1.1 概述
1.2 行動導向型教學、行動式教學和學生主導型教學
2.分類模式
2.1 有效范圍模型(沃爾夫岡·舒爾茨)
2.2 維度模型
2.3 辯證性的分類框架(洛塔爾·克林貝格)
3.教學行為的結構模型——模式與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 人名和專有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