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灌區耗水系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分布式水文模型,獲取了引排水條件的水平衡要素,為合理灌溉、科學布局種植結構、提高用水效率方面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本書涉及氣象學、水文學、農業水利工程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的應用研究,揭示了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區的耗水機理,并為相關研究提供分析思路及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
1.1 引言 1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2
1.2.1 灌區耗水量 2
1.2.2 灌區農業耗水量研究進展 3
1.2.3 灌區耗水機理及水循環 8
1.2.4 引黃灌區耗水量的計算 9
1.3 研究內容 10
第二章 SWAT模型在灌區水循環中的應用 11
2.1 土壤水平衡公式 12
2.2 灌溉 13
2.3 蒸散發模型 13
2.4 土壤水計算模型 14
2.5 地下徑流 15
2.6 作物產量模擬 15
第三章 SWAT模型在景電灌區的應用 17
3.1 基本概況 17
3.1.1 地理位置 17
3.1.2 地貌特征 17
3.1.3 氣候特征 18
3.1.4 水文特征 19
3.1.5 土地資源現狀 22
3.1.6 灌區系統 23
3.1.7 用水制度 23
3.2 景電灌區灌溉試驗站概況及監測方案 24
3.3 水平衡要素分析 25
3.3.1 降雨量 25
3.3.2 灌溉水量 25
3.3.3 土壤含水率 26
3.4 作物生長和產量 27
3.5 模型建立 28
3.5.1 資料獲取 28
3.5.2 空間離散 39
3.5.3 水文響應單元劃分 40
3.5.4 作物參數 42
3.5.5 農業管理措施 44
3.5.6 地下水參數 45
3.5.7 黃河引水量 46
3.5.8 灌溉制度 46
3.6 模型驗證 55
3.7 模型結果及分析 58
第四章 SWAT模型在青海典型灌區的應用 63
4.1 基本情況 63
4.1.1 地理位置 63
4.1.2 地形地貌 63
4.1.3 氣象水文 63
4.1.4 土壤 63
4.1.5 灌區系統 64
4.1.6 用水制度 64
4.2 大峽渠灌區典型地塊監測方案 65
4.3 水平衡要素分析 67
4.3.1 降水量 67
4.3.2 引、退水量 67
4.3.3 土壤含水率 68
4.3.4 地下水監測 69
4.4 模型建立 70
4.4.1 資料獲取 70
4.4.2 空間離散 75
4.4.3 水文響應單元劃分 79
4.4.4 作物參數 79
4.4.5 農業管理措施 81
4.4.6 地下水參數 82
4.4.7 黃河引水量 82
4.5 模型驗證 86
4.6 模型結果及分析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5.1 結論 95
5.2 建議 96
參考文獻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