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章,第一章“脾胃疾病與中醫防治”,分別論述脾胃疾病及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主要概念,中醫的“脾胃”與現代醫學的“脾、胃”區別,脾胃與五臟之間的關系及四季調養脾胃方法等。第二章介紹在脾胃疾病還未形成時期,或形成的早期和中期,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會出現的如口中異味、胃脹、胃痛、惡心反胃、腹痛、腹瀉、便秘等看似很普通的不適癥狀。其實,這些癥狀無疑是身體對脾胃疾病發出的警笛聲,但常被患者和醫生忽視,錯過了最佳的調治時機。因此,本書將脾胃疾病的常見癥狀獨設一章,分為十節,分別論述了口腔異味、胃痛、胃脹、嘔吐、惡心反胃、打嗝、腹痛、腹瀉、便秘等常見脾胃癥狀的中西醫發病原因及機制、調理原則、調理方法。在調理方法中,從生活起居、食療、運動、按摩、針灸、推拿、音樂、藥枕、中醫辨證方藥等多方面進行調攝,使大眾盡早發現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及時調理,預防脾胃疾病的發生或在疾病的早期康復。第三章論述了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腸炎、慢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等常見的十二種脾胃疾病在未病期的預警信號、預防原則、預防方法;在既病期的基本癥狀、診斷依據、常規檢查、治療原則、西醫常規治療、中醫辨證治療、其他非藥物治療方法等。內容廣泛涉及飲食、方藥、針灸、按摩、氣功、運動、穴位敷貼精神調攝等多方面,取法自然而副作用少,價廉、有效,集防病、治病、康復保健于一體,內容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
在中醫學中,脾與胃代表著一個完善的功能系統,二者通過受納、運化、升降、統攝等以化生氣血津液而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養好脾胃是少生病、不生病以及病后順利康復的前提。因此,脾胃病的防治與保健對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是“五臟中醫保健治未病系列”之一,以防病為重,從專業的角度,以科普的方式介紹了常見脾胃疾病的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的相關內容,適合大眾閱讀。讀者可通過本書樹立正確的脾胃病防治觀,選擇適宜的治療方式,并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與防護,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書中所介紹的脾胃病相關知識與保健防治方法簡單易行,適合日常生活中運用。
黃政德,男,醫學博士,教授,中醫內科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李鑫輝,博士生導師,中醫內科學博士,中西結合內科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