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稿是一本大師絕學、大家小書。
1959年年初,查阜西先生應各方要求,編寫了一本《古琴的常識與演奏》。這本小冊子言簡意賅地講述了古琴的歷史、結構、裝置、音色、演奏常識等,書中并有手繪圖若干。當時,查阜西先生只刻印了幾十本,小范圍傳播、使用,以致市面上重沒出現(xiàn)過;半個多世紀后,這個小冊子在陳夢家夫人趙蘿葳的遺物中被發(fā)現(xiàn),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查阜西先生當年為趙親自整理抄錄的古琴譜數(shù)首,以及查阜西與陳夢家夫婦談古琴的信札等。
經(jīng)與資料收藏者方繼孝商討,此次編輯加工時,請他整理出當年的書信,并撰寫了整理后記,這樣更能顯示出此本小冊子特殊價值,更能突顯一代學人的學識、風雅與深厚情誼。
半個多世紀前,査阜西先生贈趙蘿蕤《古琴的常識和演奏》,并為此手書琴譜,今日此本得以付梓。陳夢家、趙蘿蕤夫婦曾借用查阜西舊藏宋琴“寒泉”,還收藏過查阜西先生所贈“松風”“海潮”二琴。趙蘿蕤從查先生問琴,最諳《梅花三弄》,這部査先生為她抄寫的曲譜,自然成為師徒之間最為珍貴的傳承信物。
查阜西(1895~1976),江西修水人。古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十三歲學彈古琴,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發(fā)起組織“今虞琴社”,在琴界影響甚廣。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等職。發(fā)起組織“北京古琴研究會”,開展古琴音樂的學術探討和演奏實踐。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細膩,演唱的琴歌古樸、典雅。編纂《存見古琴曲譜輯覽》,主編《琴曲集成》等巨著。
方繼孝,北京人。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魯迅博物館榮譽館員。現(xiàn)潛心于中國近現(xiàn)代文史史料的研究。著作有:《撂地兒:40位天橋老藝人的沉浮命運》《舊墨記》(6輯)書系、《碎錦零箋》《品味書簡》等;輯校《陳獨秀先生遺稿》;整理《溥儀批校本<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