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到各種節日,你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么?“大減價”“大促銷”這類詞眼想必會出現在不少人的腦海中;僅在幾年前,人們還只是把“雙十一”“雙十二”當作普通的一天,現在卻是大家虎視眈眈、摩拳擦掌,準備大購特購的一天。當大自然的綠色漸漸消失,當藍天白云被陰霾所取代,當購物的快感戰勝精神的愉悅時,我們是否才會認識到:自己對物質的欲望已經腐蝕了我們真正的生活!
本書自首次面世以來,十多年間讓無數讀者認識到了物欲的危害性,這本暢銷經典的最新修訂版,將再次用幽默而犀利的文字,為我們心中那逐漸膨脹的消費欲望畫下警戒線!
在當今這個消費社會,物欲膨脹、腐蝕心靈的平靜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并且影響著生態環境的健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書正是聚焦這一社會現象而進行的寫作。本書的獨到之處在于,將物欲膨脹視為一種疾病,并用醫生會診的態度描摹這種疾病的癥狀,深入分析病因并給出治療方案。 這份“診斷書”的語言詼諧而犀利,十分“接地氣”,雖然以長期而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理論研究為基礎,但讀起來絲毫不覺艱深晦澀,反而能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認識到自身和社會存在的問題。也正是因為本書的角度獨特、語言生動詼諧、緊貼社會現實,因此在國內外不斷再版,在評論界和讀者中都大受好評。
序
2001年,《土豪病:過度消費如何毀了我們的生活》首次在美國出版,它對消費社會弊端的診斷及治療處方,跟整個國家普遍的樂觀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時候,美國經濟爬上了戰后的最高峰。此前的10年里,股市翻了3倍,超過了一度難以想象的10000點大關。飛漲的房價讓普通房主富裕起來(至少從數據上看來很富裕)。互聯網的第一輪泡沫在高科技創業家階層造就了一大群年輕的百萬甚至億萬富翁。
沒過多久,“911”事件爆發。對世界貿易中心的恐怖襲擊導致股市暴跌,引發了經濟衰退,暴露出美國制度的弊端:國家領導人竟然建議民眾,用逛街購物這一“愛國主義”的表現來回擊恐怖主義。隨后的幾年,互聯網泡沫破產,而腐敗的、近乎崩潰的金融機構,讓數百萬房主陷入債務的牢籠,喪失贖回權。今天,哪怕經濟學家告訴我們,大衰退已經結束了,真正的失業率(即那些沒有工作的人、那些需要更多工作的人和那些已心灰意冷而放棄找工作的人的比例)卻仍然高得可恥。占領華爾街運動凸顯了經濟結構內部的不平等,最富裕的人越來越富裕,而我們大多數人,卻靠著越來越少的就業保障、健康保險和退休保障,工作越來越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勉強度日。
如果說這本書曾超前時代,甚至略有生不逢時之感,那么,現在卻是不折不扣地屬于它的時代。
序
2001年,《土豪病:過度消費如何毀了我們的生活》首次在美國出版,它對消費社會弊端的診斷及治療處方,跟整個國家普遍的樂觀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時候,美國經濟爬上了戰后的最高峰。此前的10年里,股市翻了3倍,超過了一度難以想象的10000點大關。飛漲的房價讓普通房主富裕起來(至少從數據上看來很富裕)。互聯網的第一輪泡沫在高科技創業家階層造就了一大群年輕的百萬甚至億萬富翁。
沒過多久,“911”事件爆發。對世界貿易中心的恐怖襲擊導致股市暴跌,引發了經濟衰退,暴露出美國制度的弊端:國家領導人竟然建議民眾,用逛街購物這一“愛國主義”的表現來回擊恐怖主義。隨后的幾年,互聯網泡沫破產,而腐敗的、近乎崩潰的金融機構,讓數百萬房主陷入債務的牢籠,喪失贖回權。今天,哪怕經濟學家告訴我們,大衰退已經結束了,真正的失業率(即那些沒有工作的人、那些需要更多工作的人和那些已心灰意冷而放棄找工作的人的比例)卻仍然高得可恥。占領華爾街運動凸顯了經濟結構內部的不平等,最富裕的人越來越富裕,而我們大多數人,卻靠著越來越少的就業保障、健康保險和退休保障,工作越來越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勉強度日。
如果說這本書曾超前時代,甚至略有生不逢時之感,那么,現在卻是不折不扣地屬于它的時代。
在讀書小組里、在教堂集會里、在學校教室里,這本書變成了一本經久不衰的經典,不光因為它洞穿了消費主義制度的空乏和不可持續性,也因為它大膽地為我們指明了出路。它包含希望的信息(即整個社會不再只顧著追求更多,而是要追求更好;不再只追求個人利益,而是要關注分享;不再只強調競爭,而是要更強調團結)激勵著千百萬人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對現狀提出質疑。借用個人理財大師戴維拉姆齊(DaveRamsey)的說法,我們這個社會的疾病就在于,我們工作得太多,購買自己沒錢買又不需要的東西,妄圖打動那些自己根本不認識的人。本書的書名成了描述這一弊病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我參與紀錄片《東西的故事》(TheStoryofStuff)的拍攝工作時,它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本書第二十二章,三位作者不吝替我做了介紹)。
從很多角度來看,本書第三版是一本新書。第一版是PBS同名電視節目的衍生產物,而這本修訂版則做了更深入的分析,對問題進行了更加嚴肅的討論,正文和腳注里引用的數據做了大幅更新,借以反映過去13年里震撼了整個世界的諸多變化。全美各地正進行著大量有關社群、公民身份和自發樸素生活的熱烈討論,本書的作者們希望它能為此略盡綿薄之力。如果我們把他們的教導銘記于心,那么,未來的新版本大概會講述我們怎樣為物欲癥找到了解決辦法吧。
安妮·倫納德(AnnieLeonard)
《東西的故事》一書的作者
于加州伯克利
2013年7月
……
第一部分 癥 狀 /001
在一眨眼的時間里,我們的狂熱期待就把地球改變得面目全非,完全不顧及子孫后代。
第二章 塞得滿滿的 /020
如果說可以把美國人家里裝滿了東西比喻成胃充血;高速公路上的擁堵,則相當于動脈堵塞……
第三章 壓力大到死 /027
我們確實擁有了技術,但我們擁有的自由時間卻比30年前少了。
第四章 支離破碎的家庭 /037
與人攀比的壓力使得很多家庭陷入負債,在金錢問題上產生重重矛盾,從而更容易導致離婚。
第五章 社會傷寒 /048
如今,富裕意味著有足夠的錢,不必跟沒錢的人打交道,最富裕的美國人退縮進了自己的社區。
第六章 心之衰 /057
與覺得自己掙錢太少相比,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毫無意義、浪費生命給他們造成的壓力更大。
第七章 社會創傷 /066
隨著物欲癥擴展到全世界,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一些社會創傷已經浮出水面。
第八章 資源枯竭 /075
第一部分 癥 狀 /001
第一章 狂熱的期待 /002
在一眨眼的時間里,我們的狂熱期待就把地球改變得面目全非,完全不顧及子孫后代。
第二章 塞得滿滿的 /020
如果說可以把美國人家里裝滿了東西比喻成胃充血;高速公路上的擁堵,則相當于動脈堵塞……
第三章 壓力大到死 /027
我們確實擁有了技術,但我們擁有的自由時間卻比30年前少了。
第四章 支離破碎的家庭 /037
與人攀比的壓力使得很多家庭陷入負債,在金錢問題上產生重重矛盾,從而更容易導致離婚。
第五章 社會傷寒 /048
如今,富裕意味著有足夠的錢,不必跟沒錢的人打交道,最富裕的美國人退縮進了自己的社區。
第六章 心之衰 /057
與覺得自己掙錢太少相比,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毫無意義、浪費生命給他們造成的壓力更大。
第七章 社會創傷 /066
隨著物欲癥擴展到全世界,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一些社會創傷已經浮出水面。
第八章 資源枯竭 /075
容易開采的資源正迅速消耗一空。發展是有可衡量的極限的,我們馬上就達到極限了。
第九章 工業化痢疾 /087
約有4000萬美國人對自己的房子過敏,2630萬人已經確診為哮喘,其中1/3都是兒童。
第十章 致癌的文化 /097
有證據顯示,苦惱和不安全感,通常都是從追求財富開始的。追求財富的人更容易頭痛、胃痛、流鼻涕。
第二部分 病 因 /109
第十一章 初期感染 /110
在農產品充裕、允許長期定居、實現了階級分化并開始城市生活的社會里,財富的增加使社會上層成員開始壓迫窮人、征服鄰國。
第十二章 微不足道的預防工作 /117
縮短人們干活的時間,讓人們有更多閑暇可從事自我選擇的活動,這才是工業發展的真正目的。
第十三章 未曾選擇的道路 /124
心靈的需要,與溫飽同重。我們要面包,也要玫瑰。
第十四章 新出現的流行病 /135
你有金錢過敏癥嗎?快找親切的美國銀行要上一杯能寬慰人心的快錢——便利的個人貸款。
第十五章 物欲癥時代 /143
在這個超級重商主義的時代,形象到處都是,而且“形象就是一切”。廣告形象的輪番轟炸,讓我們對自己和生活伴侶的外表永遠感到不滿意。
第十六章 冒牌醫生 /152
為了抗擊物欲癥,我們該向誰咨詢?外面夸夸其談的冒牌醫生太多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這些庸醫們建立了嚴格的保密政策,竭盡全力維護這個世界“在民主體制下安然運轉”。
第三部分 治療方法 /163
第十七章 診斷檢測 /164
好吧,揭開真相的時候到了。你在家里找個私人空間,做做下面的診斷題,別讓其他人從背后偷看你。
第十八章 臥床休養 /169
物欲癥也需要“臥床休息”:別再繼續干下去了。現在就罷手。削減開支。盤點庫存。讓自己好好喘口氣。
第十九章 匿名戒癮會 /176
如今,每一種上癮癥的受害者都擁有支持小組,而要克服物欲癥這種上癮性的病毒,我們也需要一個對抗物欲癥的后援團。
第二十章 新鮮空氣 /183
我們越想擁有更多的物質,越想用更多的金錢去購買物質,大自然與我們就越疏遠。
第二十一章 回去工作 /193
在這一刻,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已經無法維系,然而,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什么呢?這就是我們在書桌、博客網站上,各州立法機關里要面對的嚴肅的問題。
第二十二章 構建免疫力 /204
為了緩解物欲癥,我們可以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同時做一些能夠抵消日常生活方式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積極事情。
第二十三章 政策處方 /213
為了抗擊物欲癥,我們不應當對用收入換取自由時間而感到害怕。
第二十四章 生命體征 /227
再見吧,過度消費!根據你的年度支出對照個人歷史和價值觀,你可以判斷自己所過的生活是否如意。
第二十五章 健康之光 /241
精心設計的小房子、背包探險活動、聚會晚餐,或者其他減少國內生產總值卻提升我們生活喜悅感的體驗及產品,你再也看不到太多廣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