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是晚明思想文化界重要人物之一,其從容中道的學術品格,以及對傳統論題“心性”的深入思考,使其在明代學術和文學思潮中卓然而立。《語言·文化·傳播叢書·下學上達,學以復性:焦竑思想研究》以質樸的方式,言皆有據、全面扎實地剖析了焦弦的道家思想、佛學精髓以及心學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論述了他的文學思想,有破有立,比較準確地還原了焦弦作為一位思想家、文章家、學者的歷史真實,對明代思想及文學、文化研究亦有推動意義。
白靜,內蒙古集寧市人,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藝學方向文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理論和學術思想研究,發表《焦弦戲曲思想研究》、《焦弦以禪意為最高境界的佛教詩學觀》等論文,對中國文化傳承甚為關注。
緒論
第一章 焦竑的道家思想
第一節 《老予翼》研究
第二節 《莊子翼》研究
第二章 焦竑的佛學思想
第一節 焦竑的佛教交游
第二節 焦竑四種《精解評林》研究
第三節 焦竑以“如來藏”思想為核心的佛學思想
第三章 焦竑的心學思想
第一節 “下學而上達”——焦竑“復性說”
第二節 焦竑師從羅近溪考辨
第三節 切磋琢磨——焦竑從容中道學術品格的由來 緒論
第一章 焦竑的道家思想
第一節 《老予翼》研究
第二節 《莊子翼》研究
第二章 焦竑的佛學思想
第一節 焦竑的佛教交游
第二節 焦竑四種《精解評林》研究
第三節 焦竑以“如來藏”思想為核心的佛學思想
第三章 焦竑的心學思想
第一節 “下學而上達”——焦竑“復性說”
第二節 焦竑師從羅近溪考辨
第三節 切磋琢磨——焦竑從容中道學術品格的由來
第四章 焦竑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 “性靈”與“性情”之辯
第二節 焦竑以禪意為最高境界的詩學觀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