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并稱現象研究》對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并稱現象進行研究,分內篇與外篇兩部分。內篇在對并稱及其相關表述語詞進行了概念界定后,探討了并稱與作家稱謂、文學創作、文學批評、中國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而對存錄并稱的文獻及并稱的構詞形式進行考釋,并從語言、文學、歷史、文化等角度探討并稱現象的多重起源。外篇則以實例考察了幾組具體的并稱用詞的來歷與變遷,如×子、×友、×家等。通過內篇的理論考察與外篇的實例論證,《中國古代文學并稱現象研究》嘗試對古代文史中常見的并稱現象進行初步的綜合研究。
目錄
導論1
一、前人對于文學并稱現象的研究1
二、本書的研究構想7
內篇
第一章并稱概說11
第一節描述并稱現象的相關語詞的含義考辨11
一、“并稱”一詞的演變11
二、表述并稱現象的其他語詞考辨16
第二節并稱與中國文學23
一、并稱的共性與文學并稱的界定23
二、并稱與作家稱謂法25
三、并稱與文學創作26
四、并稱與文學批評29
第三節并稱與中國文化32
第二章與并稱相關的文獻考釋34
第一節與并稱相關的文獻類別34
一、史書傳記34
二、文集與文學作品38
三、詩文評著作39
四、筆記雜談43
第二節收錄并稱的主要典籍舉例47
一、專錄名數與并稱的類書舉例48
二、兼收名數與并稱的類書舉例52
第三章并稱的形式考索58
第一節并稱的提出58
一、人物品題58
二、時人評議59
三、民謠、時諺60
四、自封、自比、自稱62
五、歌詠名賢之詩文64
六、總集與選本67
七、史書同傳或傳記相連70
八、圖形寫真71
九、紀念或祭祀75
十、修訂更改或追加補充77
第二節并稱的樣式78
一、姓氏相連78
二、名/字相連80
三、封地相連80
四、數字與姓/名/字/號/行第等相連81
五、數字與描述性的詞語相連82
六、嵌入式并稱92
第三節并稱的命名原則及先后順序95
一、依聲調、韻律而定95
二、依時間先后而定98
三、依成就大小、重要性而定98
四、依序齒來定98
五、依最早的文獻原文而定98
第四章并稱探源100
第一節從語言發展與歷史變遷角度看并稱之起源102
一、語言的簡省與早期漢語中的錯雜稱謂102
二、從混雜而稱到連接姓氏108
三、以數目詞連接人物112
第二節人物品評與并稱進入文學119
一、并稱與人物品評120
二、并稱進入文學125
第三節并稱的文化之源129
一、類比意識130
二、對稱與駢偶及數字因緣131
三、世代因襲與仿古意識132
外篇
第一章論徐樂、嚴安及其上書言世務137
第一節《史記》、《漢書》收錄徐樂、嚴安上書辨證137
一、徐樂、嚴安上書始末考138
二、《史記》收錄徐樂、嚴安上書原因考139
第二節由徐、嚴上書看《史記》、《漢書》對武帝朝文士立傳之不同141
一、從《史記》收錄文辭的角度看徐樂、嚴安之重要142
二、從《史記》所立武帝朝文士之傳看徐樂、嚴安之重要143
三、對比《漢書》所立武帝朝士之傳看徐樂、嚴安之重要144
第三節徐樂、嚴安上書影響論145
第二章論“×子”式并稱151
第一節建安“七子”說的提出151
一、“七子”的提出與本意151
二、追加定語后的“七子”155
第二節“七子”說的傳播與接受156
一、“七子”說的傳播與接受156
二、后人對“七子”組成人員的質疑160
第三節“七子”說在并稱史上的意義163
一、促流傳163
二、定名稱164
三、與之相關的“×才子”式166
第四節由“×子”并稱兼論明代以來并稱泛濫之原因167
第三章論“×友”式并稱174
第一節先秦、漢文獻中帶有輔佐含義的“友”及相關稱號174
一、先秦與漢代文獻中帶有輔佐含義的“友”174
二、先秦的“×友”稱號177
第二節漢魏晉南北朝的“友”及“友”官179
一、“友”為王之從屬與設官考179
二、從友官的設置看“二十四友”的出現182
三、南北朝時期的“×友”187
第三節“×友”從政治到文學的轉變188
第四章論“×家”式并稱193
第一節作為批評術語的“家”及其衍生概念探析193
一、從諸子百家到“成一家之言”194
二、從“家數”到“大家”、“小家”196
三、“大家”與“名家”198
第二節文學并稱中的“×家”、“×大家”現象200
參考文獻204
后記213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