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20世紀初西方的“中國熱”。回顧了中國文化影響西方的歷史線索,從文化過濾的理論視域,整體把握了該時期西方對中國文化接受的基本態勢。
二是老莊道家哲學智慧之體悟。從道家思想在西方思想界與文學界的接受兩個維度展開,著重論述了對德國社會思潮的影響,對法國文學的影響,以及對美國“現代戲劇之父”尤金?奧尼爾的影響。
三是中國古詩美學觀念之接受。整體把握了中國古詩在德國、法國的傳播與接受,著重論述了中國詩學精神對英美意象派詩歌的劃時代影響,對美國詩人龐德、英國詩人艾略特兩個影響的典型個案進行了具體分析。
四是中國戲曲藝術精髓之汲取。著重闡述了梅蘭芳于30年代在美國與蘇聯的巡回演出及其產生的深遠影響;論述了中國戲曲美學對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及梅耶荷德的“假定性”戲劇理論產生的影響。
五是中國繪畫美學精神之融匯。比較分析了中西傳統繪畫藝術的美學差異及其文化淵源;具體剖析了西方現代派繪畫中所體現出的中國色彩。
六是“東方主義”與中國美學的影響意義。全面總結了中國美學精神對西方的影響意義,揭示西方對中國的文化接受對于新時代中外文化交流健康發展的啟迪意義。
邵志華,1973年生,江蘇泰興人。南通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6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長期從事文藝美學的跨文化比較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1項、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項目8項。出版專著《比較美學原理》(第二作者)、《文秘寫作與范例評析》,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數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或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