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孕產婦病理生理的特殊性,特別是妊娠期血容量、凝血功能(易發生DIC)和子宮胎盤血流(足月妊娠子宮平均血流量可達700ml/min)的顯著改變,孕產婦的圍產期其實是危機四伏。沒有成熟的產科輸血(包括自體輸血)流程和配合默契的多學科救治團隊,嚴重的產科出血很難獲得成功的救治。針對產科大出血防治這一世界性醫學難題,我們在十多年前從起初由麻醉科單獨摸索產科自體輸血可行性開始,到形成一套成熟安全的產科自體輸血技術標準,并于2010年12月出版了《自體輸出:操作規程與質量控制》專著。以后又逐漸開展并規范了產科大量輸血方案,以及Rh陰性血型、不規則抗體陽性、紅細胞內在缺陷性疾病、緊急情況下ABO非同型相容性輸血等項目。同時,對于出血高危孕產婦圍術期管理,包括麻醉科、產科、輸血科、介入科等在內的多學科交叉協作,也日趨默契和流暢,并形成了預案詳實、分工明確、搶救有序的臨床多學科救治成熟模式。
關于產科輸血,目前國內外都只是將其歸于臨床輸血的一小部分,而尚無相關的專著或系統權威的產科輸血指南。但我們已將其作為臨床輸血的一門啞學科來看待和出版,不只是很有必要,事實是非常重要!
嚴重的產科出血至今仍是全球范圍內孕產婦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由正常的產科、手術和/或全身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的產科大出血死亡病例占到了孕產婦死亡總數的25%以上。21世紀以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一直被列為全球衛生主要優先事項和聯合國發展目標之一,中國政府更是在2016年正式發布了《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的目標:到203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力爭下降到12/10萬人(2015年為20.1/10萬)。但2016年中國全面實行“二孩”政策后,高齡孕產婦、“瘢痕子宮”孕產婦、生殖輔助技術和患有內科合并癥的孕產婦比例增高,出血高危孕產婦數量和產科大出血的風險明顯上升。要想實現2030年目標,我們必須在產科出血防治和產科輸血規范上做得更多更好。
鑒于孕產婦病理生理的特殊性,特別是妊娠期血容量、凝血功能(易發生DIC)和子宮胎盤血流(足月妊娠子宮平均血流量可達700ml/min)的顯著改變,孕產婦的圍產期其實是危機四伏。沒有成熟的產科輸血(包括自體輸血)流程和配合默契的多學科救治團隊,嚴重的產科出血很難獲得成功的救治。針對產科大出血防治這一世界性醫學難題,我們在十多年前從最初由麻醉科單獨摸索產科自體輸血可行性開始,到形成一套成熟安全的產科自體輸血技術標準,并于2010年12月出版了《自體輸出:操作規程與質量控制》專著。以后又逐漸開展并規范了產科大量輸血方案,以及Rh陰性血型、不規則抗體陽性、紅細胞內在缺陷性疾病、緊急情況下ABO非同型相容性輸血等項目。同時,對于出血高危孕產婦圍術期管理,包括麻醉科、產科、輸血科、介入科等在內的多學科交叉協作,也日趨默契和流暢,并形成了預案詳實、分工明確、搶救有序的臨床多學科救治成熟模式。
多年的臨床實踐,不僅讓我們顯著提高了產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也拓寬了我們對產科輸血內涵和外延的認識:即產科輸血是一個明顯不同于常規臨床輸血且多學科交叉緊密的輸血分支領域。為此,我們匯集了國內外最新的產科輸血指南和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們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特別是出血高危孕產婦救治方面的顯著成效、救治經驗及流程規范),對產科輸血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操作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總結。作為一本緊密聯系臨床實踐的產科輸血專著,本書的編輯和出版無疑會助力中國政府實現2030年的國別方案目標。
由此來看,將產科輸血作為臨床輸血的一門亞學科來對待并出版,確實是臨床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
嚴海雅,浙江省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學碩士,主任醫師。從事婦產小兒麻醉近三十年,現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輸血與血液保護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產房安全和助產學組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麻醉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產科麻醉學組副組長,浙江省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委員,浙江省麻醉質控中心委員,寧波市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血液保護,并在國內率先開展產科回收式自體輸血,至今已成功安全回輸2000余例,并在省內外多個學習班和多家醫院推廣該項技術并授課,已經指導省內外多家醫院開展產科回收式自體輸血。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和參編書籍6部,主持完成和在研省市課題6項,獲2017年國家婦幼健康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國家專利1項和省市科技成果獎4項。
陶為科,1983年畢業于武漢醫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1991年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去得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院和史來納燒傷研究所從事重癥病研究,并在1999-2003年完成麻醉科醫師培訓。自2003年至今,在達拉斯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從事麻醉工作。現任該中心麻醉科教授,產科麻醉主任和產科麻醉專科培訓部主任。在《麻醉學》《麻醉與鎮痛》《美國生理學雜志》《危重醫學雜志》等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并參與了新版《威廉姆斯產科學》的編寫。自2008年以來,率領多名美國同行,到過20多家不同類型的綜合醫院和婦產科醫院普及產科鎮痛、麻醉和提高產科安全性的知識。
曹云飛,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附屬一院北侖分院)麻醉科主任,學科帶頭人,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從事麻醉、復蘇和重癥監測治療2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浙江省毒理學會理事,浙江省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委員,寧波市“泛3315計劃”衛生健康創新個人。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全軍醫藥衛生科技重大攻關項目的研究,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編學術專著4部,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次,國際軍事醫學委員會(ICMM)頒發的文肯獎(The Jules Voncken Prize)1次,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4次。
第一章 妊娠期生理
第一節 呼吸系統
第二節 循環系統
第三節 血液系統
第四節 胃腸和肝腎功能
第五節 子宮和胎盤生理
第六節 其他
第二章 產前出血
第一節 產科出血的分類
第二節 前置胎盤
第三節 胎盤早剝
第四節 子宮破裂
第三章 產后出血防治策略
第一節 產后出血定義和出血量評估
第二節 產后出血常見原因和風險評估
第三節 產后出血臨床特點
第四節 產后出血防治策略
第五節 產后出血防治展望
第四章 產后出血救治措施
第一節 快速控制出血
第二節 產后出血液體復蘇
第三節 產后出血輸血治療
第四節 產后出血藥物治療
第五節 產后出血非藥物治療
第六節 產后出血介入治療
第五章 輸血相容性檢測試驗
第一節 血液標本
第二節 ABO和RhD血型鑒定
第三節 紅細胞不規則抗體篩查和鑒定試驗
第四節 交叉配血試驗
第六章 圍術期成分輸血
第一節 常用成分血液及制備
第二節 紅細胞成分血合理輸注
第三節 血小板合理輸注
第四節 血漿制品合理輸注
第五節 冷沉淀凝血因子合理輸注
第七章 輸血反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輸血非感染性反應
第三節 大量輸血相關并發癥
第八章 血漿制劑臨床應用
第一節 纖維蛋白原濃縮劑
第二節 凝血酶原復合物
第三節 重組活化凝血因子Ⅶ
第四節 白蛋白
第五節 纖維蛋白膠
第九章 自體輸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貯存式自體輸血
第三節 稀釋式自體輸血
第四節 回收式自體輸血
第五節 成分式自體輸血
……
第十章 產科回收式自體輸血研究進展
第十一章 產科回收式自體輸血操作管理規范
第十二章 去白細胞濾器與輸血
第十三章 大量輸血和大量輸血方案
第十四章 緊急情況下ABO血型非同型輸血
第十五章 出血高危產婦麻醉管理
第十六章 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婦救治中的多學科合作
第十七章 RhD陰性血型與輸血
第十八章 不規則抗體陽性與輸血
第十九章 紅細胞內在缺陷性疾病與輸血
第二十章 床旁凝血功能檢測
第二十一章 若干輸血相關指南
第二十二章 輸血相關問題簡答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