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語文教育之路》是作者對自己從教多年教育教學經驗的整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學生成才,離不開教師在文化和道德教育兩方面的指引。
《我的語文教育之路》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德育滲透語文教學等方面入手進行梳理總結,讓自己在教育教學路上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的語文教育之路》作者所撰寫的班主任德育管理案例讓自己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斷地總結反思,通過教育教學的梳理,讓自己不斷進步,永葆這顆鮮紅、滾燙的教育初心。
本書名為《我的語文教育之路》,想到寫點什么也不是一時興起,從有這個打算的那天起,我就卸載了一些容易消磨時間的手機應用軟件,微信要溝通,不能刪去,所以只能關閉朋友圈,一年沒發過任何動態,朋友說偶爾還是發點吧,讓人知道你還關心世事。我笑而不語,不過也聽從了,偶爾,很偶爾,遇到點什么奇峰異景,催人淚涌的人、事、景,一兩個月也發一兩條,三日后歸于沉靜。
我的職業并不是專職寫作,只是名普通的語文教師,別人眼里教師是個挺輕松、假期還多的職業,只有我自己知道忙到飛起來的感覺,總有那么些時間要放在教書育人、行政管理等事上,還要分點陪陪家人、孩子,因此每日我都嚴格要求自己,不管多少,都寫點,于是從第一天起就悄悄在朋友圈私密打卡,狀態好時寫萬字,狀態差時短短數百,好在未曾斷過,強迫癥估計就這點好處。
作此書的目的實際是對自己從教15年的教學生涯做一次小小的總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15年的時間不長,但也讓我由一個青春年少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今天的市級骨干教師。回首過去,這一路依靠的不單單是那份教育情懷,更多的還是堅守的那份教育初心吧。讓學生成才,離不開教師在文化和道德教育兩方面的指引,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反思自己的育人方法,我一直在努力。
《我的語文教育之路》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二部分為語文學科的專業性文章,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入手,共收錄了12篇文章,其中原創了11篇教育教學論文,包含整理編寫的一篇關于教育者需要了解的教育理論匯編。
第三部分從德育融入語文教學入手,創作了5篇原創文章,從愛國主義教育、勵志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等角度入手,在語文教學中一一體現。其中關于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寫了兩篇文章,一篇為生命勵志教育主題《在地壇感受生命的堅韌》,一篇為感恩教育主題《生命最后的凝望》,之所以寫了兩篇,確確實實是因為這兩篇文章帶給我、帶給學生太多的震撼與感動,毫不夸張地說,這一課我和學生是流著眼淚上完的。
第四部分是我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語文教學的闡釋、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這幾篇教學設計我自己還比較滿意,所以迫切地想分享一下。
何梅,高中語文高級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從教多年,在教育行政部門主持的各類學科競賽中多次獲獎,多次參與省級、***課題。在管理學生的工作中始終堅持用心教書,用愛育人;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不斷求實、求變、求新。
第一章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用最動聽的聲音吟唱最美的詩篇
論述類文本閱讀題之我見
全力以赴打造文言文教學生本課堂
小組合作探究,打造語文課堂“高鐵”
作文的基本寫作要領總結
語文教學現狀的幾點思考
第二章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古詩詞帶來的審美愉悅感
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傳承紅色基因,提升語文課的育人效能
《邊城》教學中的民俗美
語文學科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教育教學中需要了解的教育理論
第三章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
升旗儀式后的一節語文課
尊師重道,吾愛吾師
在地壇感受生命的堅強
生命最后的凝望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把法制教育融入語文教學
第四章 語文教學設計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學闡釋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歸園田居五首(其一)教學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具)
名著導讀《莎士比亞戲劇》教學設計
一節失敗的語文課
第五章 語文教師的班級管理
小事情,大反應
你的微光,我來點亮
被“甩飛”的書包
班主任管理中的“共情”
班主任變成“老江湖”
班級文化助力成就班級的“美”
淺談班干部的重要性
記憶猶新的兩次特殊的經歷
寫給我11班的孩子們
“青春使命,共同戰疫”線上主題班會實錄
班主任工作,一切為“美”而生
第六章 語文教師的讀書筆記
聽風語,聽樹吟
你是這樣的人
我讀《愛》
語文教師必讀的書籍推薦
后記
搭建從優秀走向卓越的發展平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