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改變歷史》是一位醫生和一位歷史學家合作的成果,它給廣大讀者提供了豐富且易于理解的知識,向我們講述疾病是如何在過去留下深刻的印記。例如,腺鼠疫和其他疾病對古代和中世紀世界造成的影響;亨利八世和“恐怖伊凡”的梅毒也有同樣的后果;天花對征服墨西哥的影響;霍亂對拿破侖大軍的覆滅和血友病對俄國沙皇統治垮臺所起的作用。討論的其他話題還有熱帶病在非洲殖民史上的作用,以及1918-1919年所謂“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死亡人數的劇增。
時光匆匆又過去了十余年,在此期間,醫療社會史在國內已由一個冷門的史學分支成為熱鬧的顯學,研究者在各地不乏其人。前兩年,我去西安參加陜西師大主辦的一次學術會議,正值該校在會議上宣布成立醫療社會史研究中心,并請了不少國內醫學史的研究專家來共贊盛典,連帶我譯的這本小書也在會上被提及,說明還有人記得它。2014年該書的原作者之一比迪斯教授又將之修訂一番,再次出版。他的修訂工作主要是重寫了結論部分,補充了不少新材料(如關于“非典”的內容),增添了新的統計數據,以求與時俱進,并具有新的視野。我作為初版的譯者有幸根據新版修訂了譯稿,并對原譯稿做了潤色,還更換了一些圖片,借此將新的譯本奉獻給讀者,以求為醫學史或醫學社會史的熱火添一小把柴。
弗雷德里克·F.卡特賴特(Frederick F.Cartwright),曾為倫敦大學國王醫學院醫學史系主任,英國科學院院士,麥克阿瑟基金獲得者。主要著作有:《醫學社會史》《現代外科學的發展》。
邁克爾·比迪斯(Michael Biddiss),英國雷丁大學歷史榮譽教授,曾為人文和社會科學系主任。兩位作者分別于1980-1981年和1994-1998年出任倫敦藥劑師協會醫學史分會主席。
陳仲丹,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已出版《加納:尋找現代化的根基》《墻頭政治》《畫中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叢書之太平洋戰場》等著作,譯作有《后殖民理論》《中國:傳統與變革》《中國大眾宗教》等。近年注重考察新文化史的研究,對與身體有關的歷史(醫學史、體育史等)以及圖像史有較濃厚的興趣。
華夏版前言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導論疾病與歷史
第一章 古代世界的疾病
第二章 黑死病
第三章 梅毒之謎
第四章 天花:被征服的征服者
第五章 拿破侖將軍與斑疹傷寒將軍
第六章 霍亂與衛生改革
第七章 杜松子酒、流感與肺結核
第八章 蚊蠅、旅行與探險
第九章 維多利亞女王與俄國君主制的覆滅
第十章 暴民癔癥與大眾暗示
結論現在尚存的問題
索引
譯者后記
附 以科學的態度面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