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技術是信息獲取的源頭,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共稱為信息技術領域的三個支柱。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現(xiàn)代傳感器國內外發(fā)展動向及趨勢,系統(tǒng)地闡述了典型傳感器的工作理論及其應用技術,并針對每一種類型介紹了一系列新型傳感器。本書共分6章,內容包括紅外傳感器、氣體傳感器、微納傳感器、生物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等。可供電子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生物醫(y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技術等相關領域的本科生以及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技術人員、管理干部、工程師等參考,另本書內容較為淺簡可作為高中及以上傳感物聯(lián)興趣愛好者讀物。
蔣亞東,1964年2月生。現(xiàn)為電子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部級電子元器件技術專家組專家,《傳感器技術》《儀器技術與傳感器》《傳感技術學報》編委,美國AAAS會員,《Sensors&Actuators》審稿人,任教育部新型傳感器重點實驗室主任、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等職。
第1章緒論
1.1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的傳感器
1.2傳感器的重要性
1.3傳感器及傳感技術概述
1.3.1傳感器的基本概念
1.4傳感器的內涵、分類及常用指標
1.4.1傳感器的內涵
1.4.2傳感器的分類
1.4.3傳感器的常用指標
1.5傳感器的構成類型和發(fā)展趨勢
1.5.1傳感器的構成類型
1.5.2傳感器的發(fā)展趨勢
1.6典型傳感器及其應用
1.6.1傳感器在安全監(jiān)控、遙感遙測及軍事方面的應用
1.6.2傳感器在毒氣泄漏、廢氣排放等方面的應用
1.6.3傳感器在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的應用
1.6.4傳感器在工業(yè)生產和自動化控制方面的應用
1.6.5傳感器在樓宇控制、安防及智能家居方面的應用
第2章夜晚中的“千里眼”——紅外傳感器
2.1從人眼說起
2.1.1紅外輻射
2.1.2紅外傳感器的優(yōu)點
2.2紅外傳感器的研究歷史
2.3紅外傳感器的分類及特點
2.3.1光子探測器的技術特點
2.3.2熱探測器的技術特點
2.4典型的紅外傳感器
2.4.1非制冷紅外夜視儀
2.4.2熱釋電材料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的研究歷史
2.4.3氧化釩材料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的研究歷史
2.4.4非晶硅材料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的研究歷史
2.4.5非制冷紅外傳感器的研究歷程
2.4.6非制冷紅外傳感器技術發(fā)展狀況
2.4.7非制冷紅外傳感器的發(fā)展趨勢
2.5紅外傳感器的應用
第3章氣體探測的排頭兵——氣體傳感器
3.1生活中的傳感器
3.2氣體傳感器研究歷史
3.3氣體傳感器的內涵、分類及基本特征參數(shù)
3.3.1氣體傳感器的內涵
3.3.2氣體傳感器的分類
3.3.3氣體傳感器的基本特征參數(shù)
3.4氣體傳感器的應用
第4章奇妙的微納傳感器
4.1MEMS工藝與微納傳感器
4.2MEMS技術的發(fā)展歷史
4.3微納傳感器的特點
4.4微納傳感器的典型應用
4.5微納傳感器中的.MEMS技術
第5章生物傳感器
5.1生活中的生物傳感器
5.2生物傳感器的研究歷史
5.3生物傳感器內涵、原理、分類及特點
5.4生物傳感器的固定
5.4.1夾心法
5.4.2吸附法
5.4.3包埋法
5.4.4共價連接法
5.4.5交聯(lián)法
5.4.6旋涂法
5.4.7氣噴法
5.5典型的生物傳感器及其應用
5.5.1酶電極生物傳感器
5.5.2石墨烯生物傳感器
5.5.3酶FET、生物傳感器
5.5.4懸臂梁型生物傳感器
5.5.5基于生物傳感器穿戴產品
第6章物聯(lián)天下——智能傳感器
6.1從物聯(lián)網談起
6.2智能傳感器內涵
6.2.1智能傳感器的概念
6.2.2智能傳感器的特點
6.3智能傳感器的構成形式
6.3.1非集成化
6.3.2集成化
6.3.3混合實現(xiàn)
6.4典型實例及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