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阿倫特:活在黑暗時代(小文藝口袋文庫·知人系列)
定 價:¥25
中 教 價:¥12.50 (5.00折)
庫 存 數: 0
人物傳記。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是她那個時代*天才又*挑釁性的聲音之一,也是一位影響力兩極分化的政治學家和哲學家,有人稱贊她遠見卓識,有人譴責她是騙子。她出生在普魯士,父母都是猶太人。1933年,她逃離了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以批判世界對二戰罪惡的反思而聞名。作為一個充滿內心矛盾的女人,阿倫特在36歲時才學會用英語寫作,然而她的*本書《極權主義的起源》卻一手改變了幾代美國人和歐洲人看待法西斯主義和種族滅絕的方式。她*著名、也是*爭議性《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引發了軒然大波,爭議持續至今。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是最天才又最具挑釁性的聲音之一,有人稱贊她是智者,有人譴責她是騙子。阿倫特也是一個充滿內心矛盾的女人,紐約著名傳記作家安妮·海勒,用快節奏又全面的方式,描述了她內心矛盾的來源和她的最大成就,從混亂的童年,到她所謂有意識的賤民階段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不會因為社會的不認可,而對自己失去信心,不會為了贏得認可而不惜一切代價。
本書是海德格爾《黑色筆記》(2014年)首次爆炸性出版后,他在筆記中大放的厥詞,以及他和阿倫特復雜的情人關系,都在本書中做了更新,令讀者對阿倫特的認知更多一層暈眩和唏噓。
1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19611963
2 生父之死 柯尼斯堡,19061923
3 初戀情人 海德格爾在馬爾堡,19241932
4 我們這些流亡者 1930年代的柏林和巴黎
5 安全與聲譽 《極權主義的起源》和紐約的圈子,19411961
6 艾希曼之后 紐約,1963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