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學創作研究》一書分為三個部分:**部分從文學理論和文學史研究的視角,梳理了生態文學的稱謂與界定,分析生態文學研究的幾種模式和幾個問題,*后通過回顧新文學過往歷程中的四種寫作觀念和寫作范式,歸納出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學寫作的文學史意義。第二部分從文學思潮和文學現象研究的視角,宏觀概述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學的創作背景和發展脈絡,然后結合具體作家作品,分兩個時期(1980年代和1990年代至新世紀)全面系統地論述生態報告文學、生態小說、生態散文和生態詩歌的創作狀況。第三部分從作家作品研究的視角,選取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學創作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徐剛、李青松、王治安等8位作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作品,從思想文化內涵、藝術審美表現以及在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學創作總體格局當中的地位成就、價值意義等方面,做深入細致的微觀解讀和分析評價。
高旭國,曾用筆名高秋等, 浙江農林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在《文藝理論與批評》、《當代作家評論》、《小說評論》、《光明日報》、《當代文壇》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有專著、教材、詩集等。先后被授予“市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曾憲梓教育基金獎”。
閆慧霞,浙江農林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在《浙江學刊》、《廣西社會科學》、《吉首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參編教材5部,主持、參與教育部和省市研究項目11項。獲得省“優秀課二等獎”,市“骨干教師”,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等多項榮譽
目錄
前言
導論
一 生態文學的稱謂與界定
二 生態文學研究的模式與問題
三 生態文學創作的文學史意義
上篇
第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學創作概觀
一 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學創作背景
二 改革開放以來生態文學創作歷程
第二章 改革開放以來的生態報告文學創作
一 1980年代的生態報告文學創作
二 1990年代以來的生態報告文學創作
第三章 改革開放以來的生態小說創作
一 1980年代的生態小說創作
二 1990年代以來的生態小說創作
第四章 改革開放以來的生態散文創作
一 1980年代的生態散文創作
二 1990年代以來的生態散文創作
第五章 改革開放以來的生態詩歌創作
一 1980年代的生態詩歌創作
二 1990年代以來的生態詩歌創作
下篇
第六章 全景觀照的生態報告文學家徐剛
一 宏大的生態敘事
二 石破天驚之作——《伐木者,醒來!》
三 恢弘大氣之作——《守望家園》
第七章 森林生態的報告者李青松
一 傾聽遙遠的虎嘯
二 中國告別伐木時代
三 故事體報告文學
第八章 人類生存生態的報告者王治安
一 土地、人口、糧食等人類生存問題的生態聚焦
二 憂思錄與啟示錄
三 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
第九章 從虛構到紀實的兩棲環保作家哲夫
一 “環保作家”與“綠色衛士”
二 黑色生態系列
三 江河報告系列
第十章 原始風景的講述者遲子建
一 萬物有靈的生態世界
二 天人合一的生態關系
三 詩意棲居的生態家園
第十一章 野地情懷的書寫者張煒
一 融入野地的生態命題
二 張煒的“大地倫理學”
三 《九月寓言》——生態寓言
第十二章 綠色大散文的開創者李存葆
一 視野恢宏 立意高遠
二 思想厚重 情感濃烈
三 氣韻飽滿 文字華美
第十三章:生態詩歌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華海
一 生態詩歌的倡導者
二 生態詩歌的實踐者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