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巖集》,又稱《遵巖先生文集》《王遵巖集》等,明王慎中著。四庫本《遵巖集》共二十四卷,其中卷一為五言古詩,卷二為七言古詩,卷三、卷四、卷五為五言律詩,卷六為七言律詩,卷七為七言絕句,卷八、卷九為記,卷十、卷十一為序,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為墓志銘,卷十五為墓表,卷十六為傳,卷十七為行狀,卷十八、卷十九為祭文,卷二十為雜著,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為書札等。書中涉及明代嘉靖年間的社會、歷史及著名士大夫,是研究王慎中文學成就及明代政治、歷史的第一手資料。
本書是研究明代著名文學家王慎中及明嘉靖朝政治與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王慎中是明代詩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為明朝反復古風的代表人物之一!蹲駧r集》為其詩文合集,又稱《遵巖先生文集》《王遵巖集》等,刻本和選本甚多。《遵巖集》涵蓋了古詩、律詩、絕句、記、序、墓志銘、墓表、傳、行狀、祭文、書札等多種文體,內容涉及明代嘉靖年間的社會、歷史及著名士大夫,是研究王慎中文學成就及明代政治、歷史的第一手資料。
此外,本書經李夢生(原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全文審讀。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決定將地方文獻叢書出版工作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一項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庫》整理出版委員會”,著手對分散庋藏于全國各大圖書館及民間的古籍進行調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庫備考書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十四種,以后又陸續檢索出遺漏書目近一百家一百八十余種。經過省內外專家學者多次論證,最后篩選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種著作,組成一套有一定規模、自成體系、比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風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發展脈絡的地方文獻叢書,取名《泉州文庫》。
《泉州文庫》始唐迄清,原著點校,收錄標準著眼于學術性、科學性、文學性、地域性、原創性、權威性,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和著名歷史人物的代表作優先。所錄著作涵蓋泉州各縣(市、區),包括金門縣及歷史上泉州府屬同安縣,曾在泉州任職、寄寓、活動過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則取其內容與泉州密切相關的專門著作。文庫采用繁體字橫排印刷,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哲學、宗教、軍事、語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舊槧秘籍,堪稱溫陵文獻之幟志。
另外,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饒宗頤先生特為本叢書題簽。
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號遵巖居士,后號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稱王仲子,晉江人。明代詩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為明朝反復古風的代表人物之一。嘉靖四年(1525)中舉,五年成進士,初授戶部主事。歷官禮部祠祭司、主客司員外、吏部驗封司、郎中、常州通判、南京戶部主事、禮部員外郎、山東提學僉事、江西參政、河南參政等。二十年大計,因與宰輔重臣夏言不和,被罷官。壯年廢棄,益肆力古文,卓然成家,與唐順之齊名,天下稱之曰“王唐”,又曰“晉江毗陵”。家居期間,問業者踵至。三十八年卒,享年51歲。著有《遵巖集》二十五卷、《玩芳堂摘稿》等。
遵巖集卷一1
五言古詩1
郊工頌成也1
習儀異典也1
觀牲令儀也2
致齋明禋也2
演樂恭命也2
圜丘肇祀也3
頒赦大賚也3
大宴慶成也4
秋祀先師恭述二首4
良時嘉宴會賦公讌也4
遊西山二首5
登真覺寺浮圖5
普光寺睡起5
登金山口絶頂二首6
十二夜月清甚,與張子同翫感述6
贈翁仁夫司榷河西四首6
贈潘樸溪督學閩州7
上巳日遊大慧寺後山二首7
題陳棟堂詩卷8
題鈐山堂8
送王在菴之江西8
章江校士,六月十七夜月有作,因示諸屬9
題憲長竇公所藏張平山畫9
新理西齋,竇晴山、顧雍里二僚見過二首9
送劉方伯入覲10
劉函山招遊大明湖10
遊大明湖,晚至北極廟登覽10
悔志10
行魏縣境中,聞縣尹魏君爲政之善,魏君適以事他出,不及相見,
作此貽之11
再至魏縣而魏尹未還,賦此奉寄,兼以爲謝11
貴溪贈江貞齋學士11
遊白鹿洞11
白鹿洞書院11
六合亭12
高美亭懷徐少湖12
德興縣公署12
遊麻姑山12
仙都觀12
仙都觀午食13
贈饒州張明府汝思13
饒州閲武,贈屠兵備13
餘干道中寄懷江午坡僉憲13
寄江少峰評事,少峰見枉贈章,聊爾奉答,兼申後期14
曉發南康14
宿東林夜月14
侯民部靜溪招遊甘棠湖,陪憲使管復齋諸公14
宿東林寺雨14
聞移官報至,示舍弟道原15
題朱文學萬峰讀書所15
宿靈源禪院15
洪芳洲養疾山中,惠訪草堂,因而留館15
談十山年兄枉訪敘舊,卒然述懷,因以爲贈16
送談十山公廣東左轄16
遵巖集卷二17
七言古詩17
春陰長句次李司封古沖韻17
功德寺17
送陸毅齋守撫州17
送張以學尹諸暨18
題王給事南莊乃翁詩卷18
贈丘集齋侍御督南畿學18
郊遊道中風寒甚19
雙榮壽歌爲龔內翰賦19
登山險絶,已非人境,遂賦遊仙、招隱之歌19
秋夜篇20
壯遊篇贈莊君采捧郊詔入蜀20
河西歌送崔副使屯田甘肅21
古從軍行送陳中丞出塞21
潞河客舍別蔡刑部道卿22
鳴鴈篇22
聽琴篇23
河上遇風23
將至東昌,寄寇太守未菴,兼柬包蒙泉節推23
清源別張近溪侍御賦贈24
贈張東沙臨清兵備24
沛公歌24
過彭城作25
藏書萬卷樓歌爲維揚葛子東賦25
南京正月十五夜歌25
春晴出遊永寧寺,同顧東橋、陳石亭、羅印岡三公作26
靈雪篇上湛甘泉、費鍾石二公,時久無雪,禮部祈雪,雪降26
送文壽承還姑蘇27
送儀部二寅長充選送貴嬪使27
松江莫生遠來見訪,比歸賦贈27
告中送顧儀部伯從僉憲齊東,因柬臬臺二三故人27
送吳文選純叔歸養乃父閣老白樓公27
春日同李司業愚谷、劉刑部範東宴陳太僕石亭、馬通政西玄于顧中
丞東橋之瞻辰堂,兼送蔣南泠太僕渡江28
送謝應午侍御還朝28
題謝御史所藏水仙花障子,是徐子仁所寫28
李司業見遺廬山諸作,述懷奉柬28
送嚴介溪冢宰考績入覲29
澠池歌29
李伯材出示所藏沈石田畫鷄,戲題奉贈29
江州陳兵憲公招飲演武臺,軍中奏樂作橫吹曲,舉坐聞之,莫不心壯,
予本懦夫,激而爲詩29
題畫四首30
題便面小景30
送徐山人還貴溪,兼柬江午坡先生31
送俞虛江守備汀漳31
題月中丹桂圖31
伯母顔孺人七十壽32
訪吳泉賓先生山居失路32
翁贊畫思誠從元戎張凈峰公西征武陵蠻32
病中同年江于春見訪,喜而有感32
送江少峰年兄,兼寄江貞齋學士及午坡提學33
小樓閒望,酬丘少泉見寄33
山遊晚宿石室,遲洪芳洲不至33
題北塢精舍寄贈蔡克銘先生34
送裴質齋掌教34
題溪洲別業贈羅生;34
觀詹範川大書歌34
宴洪鄭川公席上贈歌35
飲中醉歌題贈李東甲35
送李邑博望山先生35
放歌行送將樂張丞36
題水心漫湖圖36
遵巖集卷三38
五言律詩38
辛卯元日二首38
送呂思抑戶部之淮上三首38
南郊夏行二首38
張氏園莊宴集二首39
天壇郭道士院39
秋祀太學視宰39
宿澤上人房39
翠華巖39
即席賦送張子使邊四首40
郊興二首40
寺宿二首40
圓靜寺二首41
通真觀41
宿通惠寺41
再至功德寺,與張水部偕二首41
登陂羅閣41
香山寺留題釋宗林房二首42
山寺聞丘集齋下吏之報42
病中黃制科明舉招不赴,賦謝,兼柬張諸暨42
柳湖亭讌遊二首42
春雪左順門候牘,柬龔內翰二首42
隆福寺與諸友人夜談,因雨假宿三首43
送許進士應元知泰安州三首43
送曾汝誠給事使邊四首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