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十三五”江蘇省高校重點教材。本教材核心內容包括四個部分:一是金融市場概況。從金融市場的概念開始,介紹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分類,分析金融市場的各個構成要素、金融市場的組織形式,梳理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及發展趨勢等,為讀者提供金融市場的概覽,搭建金融市場的基本框架體系。二是各金融子市場。主要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保險市場、證券投資基金市場、金融衍生市場等,通過對各子市場內涵的解釋,分析其功能與運行,梳理相應中國市場運行情況。本部分為教材核心內容,將為讀者全方位展示金融市場的各構成部分運行狀況。三是金融市場理論。介紹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套利定價理論等,為讀者特別是經濟管理類本科生進一步深化拓展金融理論知識打下基礎。四是金融市場監管。從金融監管的理論入手,解釋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分析各國金融監管體制的異同,監管的內容與措施,中國金融市場監管的發展、現狀與改革方向等。
劉敏樓, 男,1974年出生,1996年本科畢業于蘭州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8年碩博連讀博士畢業于南京大學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金融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科研方面,近年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江蘇省高校哲社基金項目1項;主參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在《金融研究》《改革》《當代財經》等核心學術期刊公開發表學術性論文十多篇;參與編纂出版《金融學》《金融監管學》(人民出版社)教材兩部,參編與撰寫《宏觀經濟學教程《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南京大學出版社)等教材與著作多部。教學方面,主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監管學》等本科課程,以及《金融發展專題》《農村金融研究》等研究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