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博贊
自從20世紀60年代我發明了思維導圖之后,它們就被人們當作“終極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帶我走上了一段神奇的旅程,改變了我的生活。我也由衷希望這本書會為你的生活帶來積極的改變。
思維導圖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2009年在吉隆坡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舉行的第14屆國際思維會議上,時任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部長穆罕默德·卡利德·諾丁(Datuk Seri Mohamed Khaled Nordin)正式宣布21世紀是大腦的世紀,新千年是大腦的千年。他同時宣布我們已經從農業、商業、信息和知識的時代走向智力的新時代——而思維導圖正是智力的“終極思維工具”。
雖然思維導圖出現時間不長,但已經有逾2億次書面引用,逾10億人通過電視觀看過,全球近半人口通過收音機或其他媒介了解過。
在閱讀本書時,你將會進行一次徹底的思維革命,事實上,它已經開始轉變我們對大腦潛力的看法,改變我們對大腦和多元智能的使用方法。
大學二年級那年,有一天我興沖沖地來到圖書館,問圖書管理員,在哪兒可以找到一本談論大腦和如何使用大腦的書。她立即指引我去醫學圖書部!我跟她解釋說,我并不是想要動大腦手術,只是想知道如何使用大腦。她很客氣地對我說,沒有這樣的書。我萬分驚奇地離開了圖書館。
跟身邊的人一樣,我也經歷了大學生中常見的“天路歷程”:我慢慢地意識到,隨著學術著作閱讀量不斷增多,我們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創造力、記憶力、解決問題能力、分析和寫作能力也被要求不斷提高。在這種壓力下,大腦開始屈服了。跟別人一樣,我也體會到,學習所得越來越少,甚至一無所獲的情況也與日俱增。越是用功學習,記的筆記越多,我的成績反而越差!
這兩種情況,從邏輯上來說,無論哪一種都會把我引向災難。如果減少學習時間,我又不能吸收到必要的信息,后果就是我的成績越來越差;如果更用心地學習,記更多的筆記,花更多的時間,轉來轉去還是會以失敗而告終。我以為,解決辦法肯定在智力和思維技巧的使用方法上——因此,我才去了圖書館。
那天,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我意識到,找不到所需要的書這個“問題”,看起來是件壞事,實際上反倒是件好事。因為,如果沒有這類書,那我就碰巧找到了一個冷門,而且這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還是異常重要的。
我開始著手研究,只要是覺得有助于解決下列基本問題的知識領域,我都要研究:
● 怎樣知道如何學習?
● 思維的本質是什么?
● 有哪些最佳的記憶技巧?
● 有哪些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技巧?
● 目前關于快速、有效閱讀的最好的技巧有哪些?
● 眼下有哪些最好的普遍思維技巧?
● 有沒有開發新的思維技巧或者一個總體方法的可能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學習了心理學、大腦神經生理學、語義學、神經語言學、信息理論、記憶和助記法、感知理論以及創造性思維等各類學科,閱讀了偉大思想家的筆記和普通科學的資料。我逐漸認識到,如果讓人類大腦的各個物理方面與智力技巧彼此協同工作而不是彼此分隔,則其發揮作用的效益和效率都會更高。
微不足道的事情卻可以產生極為重要和令人滿意的結果。例如,只是簡單地把詞匯和色彩這兩種大腦皮層技能合并在一起,就使我記筆記的效果大為改觀。在筆記內容上簡單地加上兩種顏色,就可以把記憶涂色內容的效率提高100%。也許更為重要的是,這使我非常喜歡自己做的事情。
漸漸地,總體的結構出現了,這期間,我開始當輔導老師,權當一種愛好,專教一些被認為是“有學習障礙”“無藥可救”“誦讀困難”“智力落后”和“問題少年”的小學生。這些所謂的“掉隊分子”都很快轉變成了好學生,其中一些還一躍成為各自班上的尖子生。
有個女孩子,名叫芭芭拉,學校說她的智商是有史以來最低的一個。學習了1個月的學習技巧之后,她的智商提高到了160,最后以高才生的身份從大學畢業了。帕特是位有特殊天分的美國女孩,她曾被人錯誤地歸入“有學習障礙”之列。在她打破好幾項創造力和記憶的紀錄之后,她說:“我并不是學習不行,我是被人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20世紀70年代早期,人工智能早已到來,我可以買1臺IBM電腦,并獲得一本1000頁的操作手冊。可是,在我們這個文明社會的高級階段,大家都是帶著大腦這個復雜得令人吃驚的生物電腦來到這個世界的,這種生物電腦比任何已知的電腦還要快1015倍,但我們的操作手冊在哪里?
從那時起,我就決定寫一套基于這種研究的叢書:《大腦及其使用百科全書》。我是從1971年開始的,我一邊寫作,一邊看到遠方露出了更清晰的前景——不斷成熟的發散性思維和思維導圖理念,以及一個可知的思維世界。隨著《博贊思維導圖》新版的發行、全球思維導圖研究的碩果累累以及近5億使用者的出現,這一愿景正在實現。
從1970年到1990年,我去往世界各地,為政府、企業、大學以及中小學講授我的“新寶貝”,并撰寫了首版《博贊思維導圖》,于1995年出版。
我的夢想之一就是開發出一款思維導圖軟件,它能像大腦一樣在電腦屏幕上創造思維導圖。這遠比我想象中難。直到2009年春 iMindMap 4.0版發行以后,首款真正的思維導圖軟件才得以問世——感謝思維導圖電腦天才克里斯·格里菲思及其團隊的工作。這本新版《博贊思維導圖》將首次向你介紹大腦和電腦該如何互連以及兩者之間如何互助。
在開發思維導圖的初期,我只看到了思維導圖在記憶方面的主要用途。然而,我的兄弟巴利與我討論數月后,我相信,這種技巧同樣可以應用在創造性思維方面。
巴利一直都在從非常不同的角度研究思維導圖理論,他的貢獻加快了我開發思維導圖的過程。以下是他的故事。
巴利·博贊
1970年在倫敦安家后不久,我與東尼的思維導圖思想不謀而合。當時,這個想法尚處在雛形期,剛剛露出了它的萌芽。可是,與記筆記時只是簡單地記一些關鍵詞已然不同。東尼對學習方法和研究大腦有著更為長遠的計劃,這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有時候,我也參與東尼的工作,為這個開發過程敲一下邊鼓。直到把這個方法運用到博士論文的寫作時,我才認真地介入此事。
思維導圖真正吸引我的,倒不是東尼一直醉心其中的記筆記法,而是做筆記法。我不僅需要組織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而且需要澄清自己的思想,回答這樣一個令人困惑的政治問題:為什么和平運動幾乎總是不能達到其聲稱的目的?我的體會是,思維導圖是一個更有用的思維工具,因為它們使我能夠分清主次,更快而且更清楚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關聯。它們給了我一個非常有用的中間平臺,使我能夠在思維過程與實際寫作之間平穩過渡。
我很快意識到,思維和寫作之間的銜接問題,是我的研究生同學們成功或失敗的一個主要的決定性因素。許多人沒能夠銜接上,他們對研究的主題掌握得越來越多,可在組織細節形成論文的時候,卻越來越茫然。
思維導圖使我處在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優勢位置。它使我有了把思想組織起來并加以深化提煉的能力,而不再重復耗時費力地起草、再起草過程。由于把思維和寫作分開來了,我可以更清楚地想問題,思路也開闊多了。到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已經有了一個清楚的結構,也有了一個確定的方向感,這使寫作更容易、更快,也更令人愉快。我在規定的3年時間內提前完成了博士論文,還抽出時間寫完了另一本書的一章,幫助創建并編輯了一份國際關系學方面的季刊,做學生報紙的助理編輯,參加摩托車賽,而且還結了婚(與未婚妻一起用思維導圖起草了婚禮誓約)。因為有了這些經驗,我對這個技巧當中有關創造性思維的方面熱情高漲。
思維導圖一直是我做學術工作的重要方法,它使我在書籍、文章和學術論文寫作時成果迭出,產量甚高。在一個信息量極為重要而迫使很多人成為專家的領域,思維導圖幫助我保持了一個多面手的形象。在一些過于復雜,常令人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的理論文章寫作時,我也把自己清晰的寫作能力歸功于思維導圖。它對我的職業生涯最大的影響,也許就反映在人們第一次見到我時發出的驚詫中:“你比我想象的年輕得多。你是怎么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寫出這么多東西的?”
在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嘗到了思維導圖的種種甜頭后,我成了思維導圖的倡導者,宣傳創造性思維在東尼正在開發的更為廣泛的應用領域中的重要性。
20世紀70年代末期,東尼確信應該有一些關于思維導圖方面的書,我們商討我該如何加入到這件事情中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倆已經形成了非常不同的風格。東尼在他自己的教學和寫作中,已經找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范圍,他已經開始把這個技巧與大腦理論聯系起來了,并且編制了許多形式的規則。作為一個學術著作人,我所耕耘的只是非常有限的“三分地”。我的思維導圖只包括了非常少的一些形式,幾乎沒有色彩或圖形,而且基本構造也不盡相同,一開始幾乎只是在寫作時我才會用到。不過,我越來越多地采用思維導圖,講座時用,做管理工作時也用,受益匪淺。我學會了如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作深刻的思索,用思維導圖來架構和實施大型的研究項目。
有很多原因使我們想合寫一本書:首先,如果將兩個人的理解合并起來,書可以寫得更好;其次,我們都對思維導圖有很高的熱情,極力希望將它推向全世界,讓更多的人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最后,在我試圖把思維導圖理論教給我的一些學生時,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幾次失敗的嘗試使我相信,東尼是對的,即人們要學的不僅是一項技術,而是如何思考。我希望能有這樣一本書送給別人,并且能夠說:“這本書會教你如何像我一樣思考和工作。”
緊隨其后的工作過程相當漫長。一般是兩個人定期而不很頻繁的對話,彼此一直都想說服對方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書中內容有80%是東尼完成的:所有的大腦理論,創造力與記憶之間的聯系、規則,很大一部分方法技巧,幾乎所有的故事,以及與所有其他研究的聯系。還有形成文字,也是他做了幾乎所有的起草工作。我的主要貢獻在于架構了全書的結構,另外,提出了一個想法,即思維導圖的真正力量可以通過使用“基本分類概念”(“章節標題”或者主要概念——思維導圖第一層分支)徹底發揮出來。除此之外,我扮演的就是一個評論家、陪襯、長舌婦、支持者和不謀而合者的角色。
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使彼此完全理解和佩服對方的見解,最終我們還是達成了幾乎完全一致的意見。盡管慢一些,但是,合作著書常常可以比單槍匹馬寫出更有廣度和深度的書,本書即是一例。
東尼·博贊
如巴利所言,我們是學以致用,用以致學,因為我們就是使用思維導圖本身來寫作《博贊思維導圖》這本書的。在過去近20年的時間里,我們各自畫了很多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然后在一起交換和融匯了彼此的思想。在深入討論之后,我們又產生并融合出一些新的想法,花時間去觀察自然現象,各自又用思維導圖勾勒出了下一步的預想,再一次會面去討論、比較,然后繼續工作。為全書做的思維導圖生成了各章的思維導圖,每幅圖都成為該章的基礎。
這個過程給“兄弟”這個詞,或者說是“手足之情”賦予了新意。甚至就在我們創作本書的時候,我們就已意識到了,我們自己已經創造了一種“集體思維導圖”,它包括我們各自思想中的所有成分,以及這些思想合成后所產生的豐碩的協作成果。
《博贊思維導圖》的首版問世已有很多年了,“思維導圖”現如今已經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事實上,也已經成為一個全球現象。但是它在思維方式上所具有的革命性潛力是讀者可能尚未意識到的。我們已經意識到在學習、工作以及平衡工作生活中駕馭思維導圖、掌控“知識管家”——大腦方面,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這也就是我為什么馬不停蹄地給全世界做講座、做研討、做講習,給他們講“思維導圖、記憶以及創造力”。另外,也是為了促進“國際思維節”的活動,包括世界記憶錦標賽(由我和我的朋友兼同事國際象棋大師雷蒙德·基恩發起)以及本書末尾的資源版塊列出的其他一些活動。
隨著科技的進步,思維導圖軟件也在不斷發展,最終發行了iMindMap——我的官方思維導圖軟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思維導圖軟件來幫助自己創造性地組織、計劃以及思考,思維導圖也越來越受到商業、教育及個人運用的歡迎。世界最出名的企業家之一比爾·蓋茨認為,“新一代的‘思維導圖’軟件同樣可以作為數字化‘白板’,能夠將眾多的知識和想法連接起來,并有效地加以分析,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創新”。
我們真心希望, 本書能給予你發現的驚喜、探索的激動,幫你形成創造性的思想,以及享受與另一個人實現溝通時的純粹的喜悅,就像我們自己所體驗到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