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期維持著大一統體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史研究的根本問題之一。本書考察水西、烏撒兩大彝族君長國自宋代至清中葉逐漸整合進王朝大一統秩序的歷史過程,進而從中國自身的歷史經驗與話語中提煉出“異域”—“羈縻”—“新疆”—“舊疆”的分析模型,用以理解王朝中國在南方地區的展開過程,并從中發掘出非漢人群的主體性,以揭示被“王朝中心觀”的宏大敘事鎖遮蔽的復雜歷史面相。
溫春來,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暨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教授。
導 論/1
上 編 從“異域”到“羈縻”:宋至清初改土歸流前的黔西北社會
第一章 王朝的“異域”:彝族君長國的制度與文明/33
第一節 多“國”林立的宋代西南地區/33
第二節 “勾”政權與“則溪”制度/46
第三節 文字及其傳承與使用者/57
第二章 地方傳統對“羈縻”政治的制約/70
第一節 元代的經營/72
第二節 明代土官職名的規范化及土官文職武職考辨/78
第三節 “額以賦役,聽我驅調”:明代土司對王朝的基本義務/93
第三章 驛道、衛所與教化/115
第一節 朱元璋、奢香與川滇黔驛道/116
第二節 “一線之外,四面皆夷”:衛所的設置/126
第三節 衛所、移民與文化移植/132
第四章 彝族制度在明代的變化/155
第一節 承襲制度之演變/155
第二節 漢人進入勾政權/173
第三節 彝威與漢威:充滿矛盾的統治認同/177
下 編 從“新疆”到“舊疆”:改土歸流后黔西北地方社會的變化
第五章 開辟“新疆”/193
第一節 彝制的崩潰/194
第二節 進入“版圖”:從則溪制到流官制與里甲制/226
第六章 改流后的土目與布摩/242
第一節 土目、家奴、佃戶及土地關系/243
第二節 主奴之爭與主佃之爭/257
第三節 布摩階層的變動/281
第七章 移民、礦業與農耕的發展/290
第一節 移民的潮流/291
第二節 黔西北礦業的發展及其對全國的影響/299
第三節 從畜牧到農耕的發展/335
第八章 文化認同與身份認同的演變/350
第一節 黔西北彝族族類界限觀念的演變/351
第二節 文化變遷與族群意識:普底黃氏家族的個案研究/363
結語 從“異域”到“舊疆”:對周邊族類進入王朝秩序的思考/390
征引文獻/404
附錄 小說還是歷史?——對Amid the Clouds and Mist: China’s Colonization of
Guizhou,1200-1700 的一點評論/424
跋/433
再版后記/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