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史論綱(1949—2017)》分析了1950年到2016年中國人口增長和人口流動政策的變化,對人口變遷模式和增長的影響,認為可將其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改革開放前的30年,政策上是對物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逐步實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國家集中的計劃經濟,而對人的再生產,決策權由家庭分散自由行使;二是改革開放到2016年的38年間,物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逐步向市場轉變,而人的再生產則收歸國家,實行集中的計劃管理。在經濟體制越來越向市場經濟調節邁進時,人口再生產的計劃管理,人口流動的未徹底放開,其后果是導致對人口增長和流動的政府和市場的雙重調節,從而形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人口坑”。中國經濟呈現出未富先老,未強先衰,而人口城市化則呈現出農村人口中青年出村進城,老年出城 回村的特點。這樣既強烈的約束了生育意愿,又對經濟增長形成了下行壓力,尤其對中國今天和未來的國民經濟會產生深刻和嚴重的影響,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張彌,女,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研究員。主要研究丶方向為,經濟社會發展理論及政策等,長期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參加多項國家和部級課題,出版有《發展經濟學》《城市發展戰略》《國有企業攻堅》《城市體系的網絡結構》《社會轉型與民生之路》等專著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經濟研究參考》《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報刊雜志發表論文90余篇。
導言
一、1949年后生育自主決策與人口增長及轉型
二、1978年后的生育管制及其人口增長
三、中國的計劃生育“人口坑”和中國經濟的“未強先衰”
第一章 農業時代(1949-195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大躍進”運動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口的高生育率和恢復性增長
一、土地改革與農村農戶經濟
二、傳統的生育觀和生育行為
三、避孕技術的落后
四、生活改善與死亡率快速下降
五、人口高生育率與高增長率
第二節 自由遷徙和城市化
一、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管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工業化與人口流動
三、人口城市化的方式
第三節 城鄉社會主義改造與人口增長和遷移
一、從農戶經濟到高級社的生育率轉折
二、后期人口的過度轉移
三、糧食供需與人口增長和流動失衡的凸顯
四、馬寅初《新人口論》和建議控制人口
五、學術和政策界的爭論和人口政策
第二章 特殊時期(1958-1961):馬爾薩斯式平衡與逆城市化
第一節 從農村高級社到人民公社
一、災荒和糧食征購與農村低生育率
二、農田水利建設與大煉鋼鐵
三、農村營養不良與高死亡率
四、四年人口負增長率和低成長
第二節 短缺經濟下的工業收縮
一、糧食供應短缺與工業規模收縮
二、勸退城鎮人口返回農村
三、食品短缺影響人口增長
第三節 城鄉戶籍制度的建立
一、確立戶籍管理制度
二、城鎮家庭人口與糧油配給制度
三、城市化水平下降
第三章 恢復與“文化大革命”前期(1962-1972):人口增長與遷移停滯
第一節 農村高生育率
一、征購減少與解散食堂
二、自留地與農戶經濟間歇復蘇
三、農村生育率反彈
第二節 城市人口生育率及變化
一、生育率前高后低
二、人口恢復性增長
第三節 城市化進程停滯
一、嚴禁人口向城市流動
二、極少量人口向城市遷移
三、后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四、城市化進程基本停滯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人口增長與逆城市化(1973-1979)
第一節 人口生育和增長下降
一、抑制農村自留地
二、集體勞動被分配強化
三、提倡計劃生育與避孕技術開始普及
第二節 人口生育模式轉換
一、生育觀念改變
二、城市人口撫養能力下降
三、人口增長率快速下降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人口遷移
一、知識青年下鄉與城市家庭向農村疏散
二、少部分農村人口轉成城市居民
三、“文化大革命”后期放寬知識青年返回城市
四、城市化進程仍然基本停滯
第五章 改革開放初期(1980-1990):增長小幅反彈與人口流動開啟
第一節 人口的第三波高增長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傳統生育的反復
二、知識青年回城與集中成婚生育
三、生育率從高水平降低到替代水平
四、壽命延長與人口中高速增長
第二節 改革開放啟動人口流動
一、經濟恢復擴大人口進城
二、聯產承包收益遞減與“農工潮”
三、從禁止農民工外出到鼓勵農民工進城務工
第三節 計劃生育從倡導到國策
一、國外人口增長悲觀論的進入和傳播
二、控制生育:人口學的主流研究
三、計劃生育觀點從倡議到國策
四、計劃生育措施逐步強化
第六章 世紀之交(1991-2002):生育雙重調節與人口流動加速
第一節 生育市場的雙重調節
一、生育機制調節功能越來越強
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的頒布
三、生育管制措施越來越嚴密
第二節 人口增長快速轉型
一、家庭小型化
二、低生育文化開始形成
三、急劇轉入人口低生育率和人口低增長速度階段
第三節 世紀之交的人口遷移與城市化
一、工業化進程與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
二、農民工務工和臨時居住制度的形成
三、城市人口增長:教育、從商和入伍等因素
四、城市化水平的變動
第七章 21世紀初(2003-2013):工業化后期的人口增長與流動
第一節 人口的超低生育和增長
一、農村自然經濟解體
二、傳統生育觀念瓦解
三、人口流動降低生育率
第二節 生育成本對生育率的約束
一、生養機會成本和直接成本急劇上升
二、生育的行政罰款成本快速趨于昂貴
三、計劃生育管制更加嚴格
第三節 21世紀初的人口流動與遷移
一、工業化中后期與勞動力需求
二、剩余勞動力的大量外出到接近枯竭
三、戶籍、教育、社保深層次問題
四、人口遷移呈現出“青出老回”的狀態
五、城市擴張性人口城市化
六、戶籍人口城鎮化與常住人口城鎮化
第八章 人口生育與遷移大爭論和政策轉型的四年(2014-2017)
第一節 對計劃生育的反思與政策的調整
一、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和高增長時間的縮短
二、計劃生育政策的后果的顯現
三、對計劃生育理論和實踐的反思
四、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與效果
五、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與效果
六、生育體制改革內容和時間的爭論
第二節 人口遷移與城市化
一、剩余勞動力枯竭與人口流動回落
二、經濟增長放緩與農民工返鄉
三、2014-2017年的城鎮化水平
四、對傳統城市化模式的反思
五、國務院實施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六、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退出與進入障礙
七、人口遷移體制改革進入了攻堅期
第三節 中國人口經濟理論的研究與進展
一、人口經濟學在我國的建立與發展
二、關于人口遷移與經濟發展方面的研究成果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