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介紹了物流與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概況,然后針對物流領域各類現代物流技術、物流信息的采集和跟蹤技術、物流管理技術等作了詳細的闡述,最后分析了六類物流信息系統——物流企業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系統、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港口理貨公司物流信息系統、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系統、倉儲與實訓的設計及應用。
隨著國際化產業不斷重組與升級,國際采購、國際生產、國際銷售、全球化生產經營模式和資源分配格局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商品、資金、信息在國際范圍內形成了層次多、網絡密、方向廣、精度高的流動態勢。企業為了構建高效靈活的聯通集控平臺,掌握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和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就成為了提高自身物流水平、滿足國際化生產營銷體系需求、應對國際新形勢的重要手段。
我國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強調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在"十一五"規劃中對物流業的表述,僅有"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大型物流樞紐,發展區域性物流中心"三句話。隨著金融危機爆發,國家出臺產業調整,并在振興規劃中首次將物流作為十大振興規劃之一,在"十二五"規劃中專門用比較多的篇幅系統闡述了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建設要求,尤其對物流信息系統及管理技術和手段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指引,這對于未來我國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3年,物流業面對市場需求乏力、成本上升、競爭加劇、能力瓶頸等諸多挑戰,物流企業應采取必要的措施,尤其要重視創新。物流企業只有具備高端管理能力和技術手段,才能夠滿足客戶要求,引領需求,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編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編寫了此書,以應對國內國際發展的新需求,為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理論支持。
本書為了體現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特色,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物流信息系統相關的各種技術手段和理論體系,特別突出運用典型案例剖析相關物流應用技術和信息手段的方法,使讀者在形象具體的實際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相關物流信息系統的構建模式與方法。具體來說,本書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系統性。本書將物流信息系統相關知識系統、全面地進行闡述,從物流管理體系下的信息技術和方法、物流信息系統戰略與決策到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完整地向讀者清晰勾畫出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基本框架,為應用有關知識和技術提供了充分的準備。
(2)實用性。為了結合我國實際和企業物流管理的需要,本書大量采用國內外典型物流管理相關案例內容,幫助讀者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總結行業經驗,活學活用。每個章節利用引例引導讀者展開相關物流理論學習,教學過程中還配有案例供讀者結合實際操作進行思考,一些章節后還配備實操案例以便討論總結,歸納學習成果。通過案例強化方式,促進讀者從實際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模式。
(3)針對性。由于企業物流組織方式不同,不同領域的物流信息系統也千差萬別,倉儲業務、運輸業務、貨代業務、海運業務的管理系統就各有特色,本書充分考慮這一特殊性,針對不同領域的不同特點,從管理系統框架建立到系統開發設計方法,內容盡量覆蓋了各個領域的具體實際情況。
(4)創新性。物流信息管理技術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科技水平和系統融合程度不斷提高,出現了許多衍生系統和方法。本書在選取案例的過程中,優先選取各個領域最先進、最具有時代特色的物流管理系統進行闡述,力求讓讀者接觸到前沿的管理技術知識,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更好地融入當今科技新環境,更好地結合客戶需求開發合理實用的管理系統。
本書主要適用于物流、管理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研究生階段的教學和培訓,同時,對物流領域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本書共分為10章,其中,第1章介紹了物流與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概況;第2章介紹了物流領域各類現代物流技術;第3章介紹了物流信息的采集和跟蹤技術;第4章介紹了物流領域中常見的物流管理技術;第5章介紹了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第6章介紹了新形勢下的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系統;第7章介紹了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第8章介紹了港口理貨公司物流信息系統;第9章介紹了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系統;第10章介紹了倉儲模塊與實訓實戰演練。
本書由修桂華教授、王淞春老師擔任主編,執筆擬定大綱、修改和定稿工作。本書具體分工如下:修桂華編寫第9章、第10章,王淞春編寫第1章、第2章,李玉敏編寫第5章、第7章,覃婷編寫第4章、第6章,李賢淑編寫第3章、第8章。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很多學者的論著及優秀成果,同時也參考了網絡資料及商業信息中的部分最新資料,在多名老師和學者的鼎力支持和慷慨指點下本書得以成稿,在此對為本書付出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熱心朋友們表示真摯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欠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編 者
第1章 物流與物流信息系統1
教學目標與要求1
引例 寶供的企業物流發展觀念1
1.1 物流3
1.1.1 物流概念的產生3
1.1.2 物流的含義5
1.1.3 物流的功能和分類6
1.1.4 物流對企業的影響7
1.1.5 物流組織8
1.1.6 物流的現代管理理念11
1.2 物流信息13
1.2.1 數據和信息13
1.2.2 物流信息的含義和特征13
1.2.3 物流信息的分類和作用14
1.3 物流信息系統16
1.3.1 物流信息系統的相關概念16
1.3.2 物流信息系統的特點19
1.3.3 物流信息系統的組成22
1.3.4 物流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26
1.3.5 物流信息系統的功能31
1.4 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33
本章小結33
綜合練習33
案例分析 海爾SAP物流信息系統34
第2章 現代物流技術37
教學目標與要求37
引例 奧康鞋業的物流運作模式37
2.1 物流技術概論39
2.1.1 物流科學與物流技術39
2.1.2 物流技術的性質與分類42
2.2 運輸技術43
2.2.1 運輸43
2.2.2 運輸技術的分類43
2.3 倉儲技術44
2.3.1 倉儲44
2.3.2 倉儲技術的概念44
2.4 包裝與集裝技術44
2.4.1 包裝技術44
2.4.2 集裝技術45
2.5 配送技術45
2.5.1 配送45
2.5.2 配送的形式45
2.6 流通加工技術45
2.6.1 流通加工45
2.6.2 流通加工的類型46
本章小結46
綜合練習46
案例分析 北京郵政EMS物流信息系統47
第3章 物流信息的采集和跟蹤技術50
教學目標與要求50
引例 血液追蹤50
3.1 條形碼技術52
3.1.1 條形碼技術概述52
3.1.2 條形碼技術在皇明太陽能集團中的應用54
3.2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57
3.2.1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概述57
3.2.2 EDI技術在南孚物流配送中的應用59
3.3 射頻技術62
3.3.1 射頻技術概述62
3.3.2 RFID系統在麥德龍集團的應用63
3.4 地理信息系統65
3.4.1 地理信息系統概述65
3.4.2 GIS系統在白沙煙草物流公司中的應用67
3.5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69
3.5.1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概述69
3.5.2 易流GPS在煤炭生產企業轉運運輸中的應用71
本章小結72
綜合練習73
第4章 物流管理技術74
教學目標與要求74
引例 "昆船物流"的自動化物流技術創新74
4.1 訂貨點技術75
4.1.1 訂貨點技術的含義75
4.1.2 訂貨點確定的方法76
4.1.3 訂貨點技術庫存管理的策略77
4.1.4 訂貨點技術的局限性78
4.2 MRP技術79
4.2.1 MRP I物料需求計劃79
4.2.2 MRP II制造資源計劃80
4.3 ERP技術82
4.3.1 ERP概述82
4.3.2 ERP的發展歷程84
4.3.3 ERP與MRP II的比較89
4.3.4 主要功能模塊90
4.3.5 ERP系統的實施96
4.3.6 ERP的發展趨勢99
4.4 DRP技術102
4.4.1 DRP的定義102
4.4.2 DRP的必然性102
4.4.3 DRP的作用103
4.4.4 DRP的實現條件104
4.5 JIT技術106
4.5.1 JIT概述106
4.5.2 JIT在生產中的應用108
4.6 LRP技術112
4.6.1 LRP的定義112
4.6.2 LRP的設計思想112
4.6.3 LRP的基本原理112
4.7 EOS技術113
4.7.1 EOS的含義113
4.7.2 電子訂貨的特點113
4.7.3 電子訂貨系統的組成114
4.7.4 電子訂貨的流程116
4.7.5 電子訂貨在企業物流管理中的應用117
本章小結119
綜合練習120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玉柴公司)MRP II系統分析121
案例二 "特步"ERP項目分析125
第5章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129
教學目標與要求129
引例 沃爾瑪的物流信息系統129
5.1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概述132
5.1.1 物流企業的分類132
5.1.2 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評估指標133
5.1.3 物流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133
5.1.4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意義135
5.2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總體架構135
5.3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功能136
5.4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規劃與建設138
5.4.1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開發的生命周期139
5.4.2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規劃140
5.4.3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141
5.4.4 案例: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系統規劃142
5.5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分析144
5.5.1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分析概述144
5.5.2 案例: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分析146
5.6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設計148
5.6.1 問題空間設計148
5.6.2 人機交互設計148
5.6.3 任務管理設計149
5.6.4 數據管理設計149
5.6.5 案例: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系統設計149
5.7 物流企業信息系統開發150
本章小結150
綜合練習151
案例分析 沃爾瑪中國公司的信息系統簡介152
第6章 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系統153
教學目標與要求153
引例 順豐的電子商務物流153
6.1 電子商務物流154
6.1.1 電子商務物流概述154
6.1.2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模式161
6.2 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結構173
6.2.1 傳統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構建方法173
6.2.2 現代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決策步驟173
6.2.3 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設計步驟176
6.2.4 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的現狀178
6.2.5 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體系構建的主要措施180
6.3 網上支付與結算181
6.3.1 網上支付系統概述181
6.3.2 網上支付工具183
6.3.3 網上支付的發展前景191
本章小結192
綜合練習192
第7章 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194
教學目標與要求194
引例 沃爾瑪物流配送體系分析194
7.1 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概論195
7.1.1 配送中心概述195
7.1.2 配送中心的基本任務及作用197
7.1.3 配送中心信息系統198
7.1.4 配送中心信息技術運用198
7.2 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層次結構202
7.3 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總功能203
7.3.1 配送中心建設信息系統的原則203
7.3.2 配送中心系統總功能204
7.4 配送中心信息系統規劃與建設206
7.4.1 配送中心信息系統概述206
7.4.2 案例:配送中心信息系統規劃207
7.5 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分析208
7.5.1 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的組成208
7.5.2 配送中心信息系統的作業流程209
7.5.3 配送中心信息系統用戶210
7.5.4 配送中心的信息管理211
7.5.5 系統分析的工作內容212
7.5.6 案例: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分析214
7.6 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設計216
7.6.1 業務主系統216
7.6.2 業務支持系統218
7.6.3 系統設計的工作內容219
7.6.4 配送信息系統設計222
7.6.5 案例: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設計223
7.7 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統開發226
7.7.1 配送中心信息系統開發的原則226
7.7.2 配送中心信息系統開發的步驟227
7.7.3 配送信息系統的實現228
本章小結229
綜合練習229
案例分析 沃爾瑪的自動補發貨和零售鏈接系統230
第8章 港口理貨公司物流信息系統231
教學目標與要求231
引例 理貨公司與集裝箱碼頭裝卸信息共享項目231
8.1 港口理貨概述233
8.1.1 港口理貨公司233
8.1.2 港口理貨業務概述234
8.1.3 件雜貨船理貨業務236
8.1.4 集裝箱船理貨業務237
8.1.5 理貨過程常見問題240
8.1.6 理貨單證243
8.2 港口理貨信息系統245
8.2.1 港口理貨信息系統概述245
8.2.2 港口集裝箱理貨系統246
8.2.3 港口理貨公司配送信息系統248
8.3 我國港口理貨行業的發展249
8.3.1 港口理貨行業的發展現狀249
8.3.2 我國港口理貨行業的發展策略250
本章小結251
綜合練習251
第9章 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系統252
教學目標與要求252
引例 興運物流信息系統252
9.1 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系統概述252
9.2 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系統的業務分析253
9.2.1 零擔運輸的業務流程253
9.2.2 集裝箱運輸的業務流程254
9.2.3 配送運輸的業務流程254
9.2.4 公路運輸管理的總體業務流程256
9.3 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系統的功能256
9.4 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系統網站建設260
9.4.1 網站的方案設計與論證261
9.4.2 系統文件架構設計262
9.5 系統的數據庫設計263
9.6 網站的設計與實現268
9.6.1 Bean的編寫268
9.6.2 前臺的功能實現271
9.6.3 系統模塊的設計272
9.6.4 興運物流企業信息管理后臺功能的實現297
本章小結300
綜合練習300
第10章 倉儲與實訓301
教學目標與要求301
引例 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倉儲管理301
10.1 倉儲概述301
10.1.1 倉儲在物流過程中的作用302
10.1.2 倉儲的基本功能302
10.2 倉儲作業流程303
10.2.1 驗貨收貨304
10.2.2 物品入庫304
10.2.3 倉儲保管305
10.2.4 物品出庫310
10.3 倉儲作業實訓313
10.3.1 收貨與入庫實訓313
10.3.2 物品保管實訓317
10.3.3 物品盤點實訓319
10.3.4 物品出庫實訓320
本章小結321
綜合練習321
參考文獻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