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極簡主義、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背后的哲學解讀。
哲理性與故事性完美結合,本書的每個部分都會讓你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
從蘇格拉底到梭羅,大部分的哲學家、道德家和宗教領袖都把節儉看作美德,并認為簡單的生活可以帶給人智慧、正直與快樂。為什么他們要這么說?他們的論點是正確的嗎?節儉有沒有可能是個過時的價值觀?揮霍和奢侈應該被視為道德缺陷嗎?
在《簡樸的哲學:為什么少就是多?》一書中,哲學教授埃默里斯?韋斯特科特提出簡約生活的定義,討論為什么這樣做會讓人更好、更快樂。他也試圖說明,為什么簡約生活有這么多好處,人們卻還是不愿意接受?除了探討節儉和簡樸的好處之外,作者也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人想過奢華生活的動機。畢竟現代經濟的基礎,建立在大量的獲取與消費之上。
韋斯特科特是個簡約生活的提倡者,但他的研究卻涵蓋正反兩方。他讓你思考很多重要的問題:節儉到底是什么意思?奢侈度日好過拒絕這么過日子?哪一種選擇會讓你幸福?簡約生活對環境是好還是不好?本書的每個部分都會讓你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
――米歇爾·辛格爾特里(Michelle Singletary),《華盛頓郵報》
我們對財富和地位既愛又恨的態度的有益審視,韋斯特科特冷靜、克制、明理地分析簡樸的優缺點后,回答了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智者都贊許節儉與簡約,但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實踐的問題。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金融時報》,著有 The Shrink and the Sage: A Guide to Living
韋斯特科特鼓勵我們要擁有理解自我的知識,尤其是在討論節儉的對立面――奢侈。他并沒有抱持功利主義者的觀點。生活簡約、清心寡欲,無疑可以拯救我們的生命,也可以拯救地球。但奢華往往有創造力,卻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想想西斯廷大教堂、圣索菲亞大教堂和悉尼歌劇院。
――魯斯·奎伯(Ruth Quibble),《悉尼晨鋒報》
埃默里斯·韋斯特科特在書中詳細檢視了以下兩種價值之間的沖突:簡約生活的美德,以及顯然無法抵抗的經濟發展需求。經濟發展讓我們活得更長壽、更健康、更舒適,也更多樣。但韋斯特科特認為,即便現狀如此,主張簡樸并非只是因為懷舊,而是因為這條路可以通往更有意義的生活。
――黛安娜·科伊爾(Diane Coyle),著有The Economics of Enough
此一針對節儉所進行的深刻哲思,提供了一個關于簡約生活與奢侈生活的全面審視。埃默里斯?韋斯特科特分別就支持與反對節儉兩方,提出哲學的、心理的、宗教的與經濟的論證,他讓我覺得討論這件事,比我原先想的,還要更復雜,但也更有趣。
――威廉·歐文(William Irvine),著有A Guide to the Good Life: the Ancient Art of Stoic Joy
埃默里斯·韋斯特科特(Emrys Westacott)
紐約阿爾弗雷德大學(Alfred University)哲學教授。文章經常刊載于《紐約時報》《哲學家》《今日哲學》《人道主義者》《哲學論壇》等,另著有《惡習的美德》。
譯者簡介
葉品岑,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碩士。曾任編輯,目前專職從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