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精神》主要講了:導論學習哲學的五大法門、在東西方哲學的比較中把握(西方)哲學的基本特點、在哲學與哲學史的關系中明確學習哲學(史)的意義、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梳理(西方)哲學(史)的基本線索、在哲學家的原著中品味原汁原味的思想盛宴、在同情與批判中展開與歷史上哲學家的對話、什么是哲學、以邏輯的方式追求究極智慧、無用之用,眾用所基、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哲學與個人氣質、哲學的部門與分支、軸心時代與哲學的起源、軸心時代與三大哲學傳統、哲學的起源:閑暇、驚異和自由、泰勒斯:第一個哲學家等內容。
2009-2010年秋季學期,我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歷史系、考古文博學院、外語學院、藝術學院等五個院系的學生講授了人文類大類平臺課“哲學導論”,《哲學的精神》系根據這次課程的講稿整理而成。“哲學導論”有多種講法和寫法,在我的講授和寫作過程中,我遵循了下述幾個“原則”:
第一,立足于西方哲學。我無意于介入關于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但我贊同這樣一種看法:狹義的和本來意義上的哲學即以概念的和邏輯的方式探討“究極智慧”的哲學,是和古希臘開啟的傳統密不可分的。所以,這本哲學導論性著作沒有或者很少涉及中國哲學。
第二,立足于哲學史。哲學和哲學史的關系也是一個尚存爭議的問題。單純哲學史的學習也許不足以造就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但對于初學者特別是眾多的哲學愛好者來說,學習哲學史無疑是學習哲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第三,立足于若干主題。哲學史可以按哲學家講,也可以按主題講。為了使初學者對哲學這門學科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和把握,我首先選擇了若干極為重要、初學者有可能最感興趣的主題,進而圍繞這些主題集中介紹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及其思想。
第四,立足于哲學原著。“哲學導論”無疑應當是通俗易懂的,但這不意味著以降低它的學術水準為代價。為了使初學者品味原汁原味的哲學,我在書中引用了大量原文資料。
為了使讀者近距離地了解哲學家的生活,該書提供了若干哲學家的傳記資料。凡在作者已出版的《現代西方哲學的精神》(商務印書館,2009年8月出版)和即將出版的《近代西方哲學的精神》中出現的哲學家,傳記資料從略。為了增加可讀性和趣味性,該書配發了若干圖片資料。
李超杰,哲學博士,現任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哲學、現代西方哲學、德國哲學、生命哲學等。著有《理解生命:狄爾泰哲學引論》(1994)、《現代西方哲學的精神》(2009)。譯著包括:《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合,1996)、《西方哲學講演錄》(2000)、《懷特海》(2002)、《弗洛伊德》(2002)、《狄爾泰傳:精神科學的哲學家》(2003)、《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2006)、《偶像的黃昏》(2009)。主編(合)《20世紀中國哲學著作大辭典》(1994)、《人文社會科學十萬個為什么》(2006)。哈佛大學(1998-1999)、柏林洪堡大學《2003-2004》訪問學者。
導論學習哲學的五大法門
一、在東西方哲學的比較中把握(西方)哲學的基本特點
二、在哲學與哲學史的關系中明確學習哲學(史)的意義
三、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梳理(西方)哲學(史)的基本線索
四、在哲學家的原著中品味原汁原味的思想盛宴
五、在同情與批判中展開與歷史上哲學家的對話
第一章 什么是哲學
一、以邏輯的方式追求究極智慧
二、無用之用,眾用所基
三、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
四、哲學與個人氣質
五、哲學的部門與分支
第二章 軸心時代與哲學的起源
一、軸心時代與三大哲學傳統
二、哲學的起源:閑暇、驚異和自由
三、泰勒斯:第一個哲學家
第三章 認識你自己
一、蘇格拉底其人
二、蘇格拉底哲學
三、蘇格拉底的審判
四、“蘇格拉底之死”的啟示
第四章 洞穴比喻與哲學王
一、柏拉圖其人
二、洞穴比喻
三、理念論
四、哲學家及其職責
第五章 什么是正義
一、社會正義
二、個人正義
三、實現正義的手段之一——教育
四、實現正義的手段之二——共產主義
五、不正義的政體與不正義的人
六、波普爾對柏拉圖國家(正義)理論的批判
第六章 什么是實體
一、亞里士多德其人
二、《范疇篇》的實體學說
三、《形而上學》的實體學說
四、近代哲學的實體學說
第七章 什么是真理
一、古希臘哲學的真理觀
二、近代哲學的真理觀
三、現當代哲學的真理觀
第八章 什么是善
一、柏拉圖:善就是靈魂的和諧
二、亞里士多德:善就是幸福
三、康德:善良意志
四、功利主義:最大幸福
第九章 什么是美
一、柏拉圖:由于美本身,美的事物才是美的
二、康德:審美判斷力批判
三、黑格爾: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四、叔本華:審美形而上學
第十章 什么是悲劇
一、亞里士多德:憐憫、恐懼及其宣泄
二、黑格爾:矛盾的沖突與和解
三、弗洛伊德:性的滿足
四、尼采:日神與酒神
第十一章 什么是性愛
一、男女同體神話
二、柏拉圖式的愛
三、叔本華的性愛形而上學
四、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
第十二章 上帝存在嗎
一、安瑟爾謨的本體論證明
二、托馬斯·阿奎那的宇宙論證明
三、托馬斯·阿奎那的目的論證明
四、康德的道德證明
五、帕斯卡爾的打賭證明
第十三章 為什么會有惡
一、奧古斯丁的神正論
二、萊布尼茨的神正論
第十四章 什么是自由
一、古代的自由觀
二、斯賓諾莎的自由觀
三、康德的自由觀
四、薩特的自由觀
第十五章 哲學的終結與后哲學
一、海德格爾:哲學的終結
二、德里達:形而上學的解構
三、羅蒂:后哲學文化
后記
海德格爾也曾經說過:“也許哲學以最強烈、最持久的方式向人們指出,人總是一個剛開始的新手。哲學探討最終無非就是意味著當一個剛開始的新手。”培在另一個場合,維特根斯坦還把“做哲學”比做整理圖書,這和“做科學”的方式極為不同。“你設想我們在書庫里整理圖書。當我們開始時,圖書亂七八糟地堆在地板上。現在,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揀選圖書,并把它們放在各自的位置上。例如,可以一本一本地撿起圖書,并把每一本放在書架上它們各自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地板上撿起好幾本書,把它排成一個系列放在書架上,其目的是為了預示這些書將按這個系列排列在書架上。在整理圖書的其后過程中,這整個圖書系列必定會移動它們的位置。但是,如果因此就說,這對于達到把全部圖書放在書架上這個最終成果而言沒有做出任何進步,那卻是錯誤的。事實上,在這種場合下,顯然可見,把應放在一起的圖書放在一起,這絕對是一個成就,盡管這整個系列還要移動它的位置。哲學中的某些較大的成就只不過可比擬為這樣一種成就,即把一些似乎應排列在一起的圖書撿起,并把它們放在不同的書架上;除了它們不再并列地擺在那里之外,它們的位置在此時還不是最終的。一個不了解這次任務多么困難的旁觀者,在這樣一種場合下易于認為什么也沒有達到。”
當然,在歷史的發展中,哲學和科學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全部西方科學都源于希臘人關于宇宙的哲學沉思。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是所有后來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共同祖先。只是到了近代,科學才逐漸從哲學的母腹中獨立出來,但科學和哲學一直攜手并肩。一方面,科學上的每一次革命性變革都會引發新的哲學思考;另一方面,科學的本質、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的邏輯結構等等仍然是哲學研究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