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出于文心,形于文字而得于文化復旦大學文學翻譯研究中心推出《復旦談譯錄(第二輯)》,精選16篇由海內外研究者撰寫的論文,投稿者包括法國語言哲學家拉德米埃爾,美國著名詩人、翻譯家喬瑞斯,首爾大學教授金明昊,臺灣大學資深教授、翻譯家、戲曲家彭鏡禧等先生。本輯從“翻譯模式與理論的構建”“翻譯文學與批評新進展”“跨學科視野中的翻譯”“譯者雅言與雅集”四個專題探討翻譯,既重視理論深化,又強調譯者本身的感悟和譯文精細闡述。
《復旦談譯錄》中文名字為主編討論擬定,英文名字Translogopoeia為紐約市立大學李圭(Kyoo Lee)教授惠賜,期許在這個呼喚交流的空間里,研究者、譯者和讀者在討論翻譯的過程中感受到思想詩意。
巍巍學府,煥煥文章。
中西學術,兼并相長。
語言做媒,經緯八荒。
其源嚴子,嚴譯煌煌。
馬恩新說,遠涉重洋。
仰天望道,俯首植芳。
宣言初版,星斗導航。
住宅三論,暗夜爝光。
楊家有女,名利日場。
莎翁有孫,藜琊為王。
傳承伍譯,文論西方。
漢英大典,陸氏擔綱。
巴比建塔,人類夢鄉。
前賢之路,后輩弘揚。
拈花談譯,天女散香。
旦兮復旦,世紀永昌。
卷首語
李圭 Translogopoeia -a la Mina 3.0
序
陳思和為《復旦談譯錄》而作
翻譯模式與理論的構建
讓-雷內·拉德米埃爾
論翻譯研究
瑞姬娜-加尼爾
自由主義、自由化和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傳播和若干問題
翻譯文學與批評新進展
皮埃爾·喬瑞斯
擺渡者的工作
——趨向游牧性的翻譯實踐
海岸
時光,像一座奔跑的墳墓
——狄蘭·托馬斯詩歌翻譯與批評
徐英才
跳躍法在詩歌翻譯中的運用
蔣向艷
用翻譯之光照亮另一個文本
——耶穌會士馬若瑟《詩經》八篇法譯解析
葉嘉
不拒經典,不要主義
——民初雜志翻譯中通俗與精英的互動
跨學科視野中的翻譯
金明昊
《燕巖集》翻譯之芻議
宋窩鎬
論如何精確品味漢詩
強曉
海外《論語》英譯文學闡釋譯本之思想改寫
李志春戴雨瀟
“興”概念的西方譯介與闡釋的兩重格義
黃垚馨
多語譯者蘇安蓮對于《道德經》中“圣人”的理解
譯者雅言與雅集
彭鏡禧
遲到的祈請
——譯詩一首敬悼余光中先生
約翰·內森
忠實與通順可兼得焉?
——夏目漱石《明與暗》英譯者自述
龔剛
從譯之妙合到審美啟蒙
——譯藝與詩藝三題
楊煉
第三岸:出發與抵達
附錄
英文標題與摘要(English Titles and Abstracts)
征稿簡則(Call for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