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躺著讀(先秦—元明卷)》講述的是中國先秦至明的文學經典,或從作品切入,或從作者切入,分析這些文學經典的藝術價值、文學特色及其對后世的影響。作者向陽、文珍的解讀不人云亦云,頗有見識和新穎之處,加上文字的樸實趣致,該書不失為了解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好讀本。
一部好讀的中國文學史的導讀書
給匆忙沒有時間閱讀經典的人看的“別人家的讀書筆記”
諾貝爾文學獎的十四位終身評委,一年一度地,定時定量地,向我們推薦一位上榜明星。某些時候,他們也挑中了一些真正的不朽者。但根本的,他們的工作只是挑選獲獎者。經典不是這樣子選舉出來的,經典的篩選要復雜得多。
經過無數雙眼睛無數雙手的撥弄,經過漫長的時光的打量,被挑揀出來的,才是經典。并且被更多的手眼撫摩,綿延更長的時間。
經典不朽如紀念碑。
紀念碑讓我們望而生畏。這真是悖論。前代的人們挑經典出來,是要我們熱愛而不是冷落它們,靠近它們而不是敬而遠之。一個手腳冰涼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追求者永遠得不到他所愛的。所以經典要躺著讀。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讀進去了再生敬愛之心,讀不進去,且放一放再說。對待中國經典,尤其需要這種滿不在乎。它們被供奉得太久了,滿是香熏火燎之跡,非有一些破門而入的放肆,和拍拍打打的隨便,才可以讀出意思讀出興致來。
雖然招呼這樣的讀法,我本人也并不能時時貫徹執行,所以手底下碼出的這些文字,有些就比較地疙里疙瘩。好在,我是一個一點點主義者,如某讀者讀了本書,對其中議論的人和作品,有一點點了解,發生一點點興趣,我就功德圓滿了。
依照策劃者的想法,這書是要有一些導讀的意思。這首先是要求介紹。所以但凡能夠找到有趣的材料,我就撮要地多交代幾句。其次是要求評點,那么,但凡能夠翻出個人意見,我就自以為是地議論議論。就這樣作出一本小冊子出來。如果不令人滿意,那不是因為我的個人意見多了,一定是我的意見太少了。經典隨便看,今天歸我看。我看出好來了,那是經典的成績;我看不出好,那是我的不是,連帶著這書的讀者也不是了。這其中,有寫得好的部分,有寫得不好的部分。好的,是因為我先行把自己的意見整理清楚了,才動手寫的,所以好。不好的,是因為汲汲地去交代,我自己還“醬”著呢,所以不好。
向陽:祖藉四川,成長于東北,遼寧大學畢業。酷愛讀書,自謂“讀書不是營生,乃是出身”。多年報人一個,現供職于南方報業集團。
拿起來,讀/再版序
經典躺著讀/原序
這詩不是那詩/《詩經》
莊家在此/《莊子》
錦繡牢騷/《離騷》
司馬遷與普魯塔克/《史記》
文學王族/曹操 曹丕 曹植
農民詩人/陶淵明
魏晉女子的風度/《世說新語》
山水精神/王維 孟浩然
邊塞鼓吹/高適 岑參
局外人/李白
漂泊者/杜甫
俗人/白居易
寫作的姿態/李賀
唐詩終結者/杜牧 李商隱
不朽的方法/李煜
半山情結/王安石
流放者的歸來/蘇軾
說盡天下愁滋味/李清照
喚取紅巾翠袖韞英雄淚/辛棄疾
詩之大宗/陸游
女權主義與元雜劇/關漢卿
千般焙煉一種風情/《西廂記》
誰家的散曲/《全元散曲簡編》
無限的三國/《三國演義》
少年水滸/《水滸傳》
魔幻江湖/《西游記》
李瓶兒與龐春梅/《金瓶梅》
性與可愛/“三言”
只要主義真/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都是過來人/《陶庵夢憶》
香艷與俚俗/《牡丹亭》
《經典躺著讀(先秦—元明卷)》:
錦繡牢騷/《離騷》
《離騷》太突如其來,太不可思議了。它使得任何單篇的《詩經》之作都顯得弱不禁風。
我原來打算題這一篇的名字為“情深意長”,恐怕有輕浮之嫌,才作罷了。不過,我還是要不惜冒犯許多人,稱屈原為言情詩人。
屈原和《楚辭》遺留了一些難解之謎:它們或者的確重要,或者被以為是重要的,總之惹得歷朝歷代的學者們為之爭吵不休。想著中國第一位的又是個性極張揚的大詩人及其作品,被麻醉后僵硬地躺在會診臺上,由一群認真的專家們翻過來覆過去地切片化驗X光透視超聲波檢查解而剖之剖而解之,讓我們這些圍觀者真有些于心不忍。一方面,我真心尊重專家們的良苦用心及其收獲,一方面,我打定主意不卷入他們的爭執里頭去。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善待屈原的方法,就是拿一卷《楚辭》在手里,當然最好是帶基本的文字注釋的版本,然后一讀二讀三讀四讀下去,爾后聽任印象感覺在你的頭腦里慢慢發作。這樣收獲的意見,很可能蠻橫武斷,但至少,它是純粹的文學的。
屈原的作品可以分為三大組,《九歌》《九章》和《離騷》,共二十三篇。《天問》真正具有的是文物價值,可以從文學中開除出去,交歷史學和民俗學去料理。至于《招魂》,可以放到《九歌》系列去討論。
《離騷》無疑是屈原最杰出之作。它的出現太突如其來,太不可思議了。單單是它的長度,就令人震驚。全篇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九十余字,不僅此前未有,而且在整個古典文學時代,這一紀錄都未被打破。尤其是內容本身的魔幻繽紛、恢弘壯觀、怨天尤人的悲愴和不加掩飾的個性,使得任何單篇的《詩經》之作都顯得弱不禁風。《詩經》的創作下限據此已有三百年的間距。“詩”是北方的歌頌,“辭”則是南方的吟唱。
《九歌》和《九章》是《離騷》的上游,因為它們的發源奔騰和匯聚,才有《離騷》的白浪滔滔。《九歌》為《離騷》提供了抒情形式,《九章》則為《離騷》提供了抒情主題。
《九章》是后人歸攏到一起的。九篇作品比較一致地慨嘆著屈原的政治遭遇,身世滄桑和心胸情懷。與其他篇相比,早年的《橘頌》格式稍異,是較整齊的四言詩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