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輯錄早期北京大學開設“中國文學史”課程的講義三種,即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朱希祖的《中國文學史要略》以及吳梅的《中國文學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現出20世紀初出現的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的文學史以及首開文學史教學的北京大學的風貌。此次影印刊行,林傳甲《中國文學史》選擇的是1910年武林謀新室的校正本(1914年六版);朱希祖《中國文學史要略》采用了北京大學一年級講義本(鉛印);吳梅《中國文學史》用的則是為北大文科國文門三年級準備的石印講義。需要說明的是,吳著原藏巴黎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圖書館,書題《中國文學史(自唐迄清)》,實際上只寫到了明代,而且三冊中有一半是資料及作品選,此影印本只涉及其中的文學史論述部分。
林傳甲(1877—1922),字歸云,號奎騰,福建閩侯人,任教北大時間最短,1904年被聘為國文教習,1906年奉調黑龍江,做官去了。
吳梅(1884—1939),字瞿安,號霜厓,江蘇吳縣人,1917年9月應北京大學聘,講授文學史及詞曲,1922年秋后應東南大學聘,舉家南遷。
朱希祖(1878—1944),字遢先,一作逖先,浙江海鹽人,在北大工作時間最長,1913年受聘于北京大學,先后擔任過預科教授、文科教授、國文研究所主任、中國文學系主任、史學系主任,直到1932年方才離開。
序陳平原(1)
中國文學史林傳甲(1)
中國文學史要略朱希祖(239)
中國文學史(自唐迄清)吳梅(315)
附録不該被遺忘的“文學史”
——關於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藏吳梅《中國文學史》陳平原(615)